关于面形的成语
成语出处:《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成语出处:清·捧花生《画舫馀谭》:“尝见某者,鹑衣鹄面,行泮宫前。”
成语出处:宋·陆游《避暑漫抄》:“又韩玉汝家,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成语出处: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成语出处: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成语出处:宋·苏轼《汉武帝论》:“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成语出处:汉·扬雄《长扬斌》:“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似此不顾大局,自便私图,若非钦派亲信大员,前往各省详细稽查,认真清理,将来财政竭蹶,根本动摇,其弊当不可胜言……”
成语出处:欧阳山《苦斗》:“她脸上露出万事已成定局的神态,只拿一对感激不尽的圆眼睛瞪着大家。”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成语拼音:dà dǎ chū shǒu
成语解释:“大打出手”原是戏剧表演的术语;指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同时与几个人对打;互相投掷、接踢武器的武打场面。现多形容野蛮地逞凶打人或互相争斗殴打(大:表示程度、规模之甚)。
成语出处:许涤新《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警察、宪兵、便衣、特务,纷纷出动。”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成语出处:《晋书·孝武帝纪》:“朕以不造,奄丁闵凶,号天扣地,靡知所诉。”
成语出处:《解放日报》1944.8.18:“这样,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公何不弃暗投明,共成大业?”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成语出处:宋·刘彦明《敦煌实录》:“贼欲破棺,撰叩头、数请,头破流血,贼义而释之,由是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