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词语

夏季的词语:夏日、阳光、海滩、游泳、冰镇饮料、遮阳伞、沙滩排球、蓝天、草地野餐、烧烤、冰淇淋、清凉沐浴、夏令营、音乐节、花园派对、露营、水上运动、夜市、风扇、空调。

夏季


夏季 (气候学季节名)夏季是一年的第二个季节,是四季之一。在大多数地区夏季是气候炎热、有可能缺水的季节,此外,由于夏季时北半球大部份学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当旺盛的旅游季节。在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5月21日(小满)~8月22日(处暑);在南温带,气象意义的夏季为11月21日(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8日(北半球的雨水)。

三夏


三夏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三夏”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时,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栽种;种下的水稻需要一种就管,追施返青肥、发棵肥,确保长成丰产架子。旧时以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此夏季的三个月,亦合称为「三夏」。另外还有三个夏天、即“三年”的意思。

夏令


夏令 词目:夏令 拼音:xiàlìng 基本解释 1. [summer]∶夏季 2. [summer weather]∶夏季的节令、气候 详细解释 1. 相传为 夏 代的月令之书。 《国语·周语中》:“故《夏令》曰:‘九月除道。’” 韦昭 注:“《夏令》, 夏后氏 之令, 周 所因也。”《孟子·离娄下》“十二月舆梁成” 宋 朱熹 集注:“《夏令》曰:‘十月成梁’,盖农功已毕,可用民力。” 2. 夏天的节令、气候。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 宋 梅尧臣 《问牛喘赋》:“若乃当春而燠,是为行夏令。” 宋陆游 《初夏》诗:“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3. 泛指夏季。 明 张居正 《贺灵雨应祈表一》:“兹者,我皇上以夏令既深,雨泽未足,乃躬叩于雷坛,为民虔祷。”如:夏令营、夏令时。 4.泛指姓氏。

初夏


初夏 (日本HOOK公司的限制级游戏)初夏,英文又名 summer season,_summer,中文名为初夏、夏日,是日本HOOK公司的限制级游戏。 初夏 (词语释义)初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夏。农历四月,进入夏季,气温回暖, 四月有孟夏、阴月、梅月的别称。农历夏季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对应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孟夏


孟夏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农历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农历夏季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对应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季夏


季夏 (农历六月)季夏,注音:。拼音: jì xià。意为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

季风


季风 (地理气象学概念)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的差异。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疰夏


疰夏 科普中国疰夏,中医病证名,又名夏季热、注夏。指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病。 疰夏又被叫做苦夏,夏季的常见病,一般夏季过后,病情可自行改善,部分患者可呈现出逢暑必发的周期性特点。疰夏亦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

季風


季风 (地理气象学概念)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的差异。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季奥运会、冬奥会。主要由全世界地区举行,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1994年起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参与国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主办。按实际举行次数计算届数。 1986年,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将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从1994年起分开,每两年间隔举行,1992年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届与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的冬奥会。自1924年开始第1届,截至2018年共举办了23届,每四年一届。 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02月04日至2022年02月20日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夏管


夏管 1. 夏季的田间管理。 夏 : 夏 xià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 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指中国。 管 : 管 guǎn 吹奏的乐器:管乐器。管弦乐。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管道。管线。

夏候鸟


夏候鸟 夏候鸟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个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原地区的鸟。如家燕、杜鹃、黄鹂就是我国的夏候鸟。

夏候鳥


夏候鸟 夏候鸟是指春季或夏季在某个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原地区的鸟。如家燕、杜鹃、黄鹂就是我国的夏候鸟。

梅花鹿


梅花鹿 (鹿科哺乳动物)梅花鹿(学名:Cervus nippon)是一种中小型鹿,体长125至145厘米,尾长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毛色夏季为栗红色,有许多白斑,状似梅花;冬季为烟褐色,白斑不显著。颈部有鬣毛。雄性第二年起生角,每年增加一叉,五岁后分四叉止,长达30至66厘米,雌性无角。 梅花鹿群居性不强,雄鹿往往是独自生活,活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黄昏,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主要以草、水果、草本植物、树芽、树、农作物为食。种群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部、日本和中国。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

夏熟谷物


夏熟谷物 夏熟谷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xià shú gǔ wù ,意思是秋季播种和在来年春季或夏季收获的谷物。

夏季季風


辞典解释夏季季风  xià jì jì fēng     夏季时,低气压笼罩大陆内部,海洋湿润的气流向大陆流动,此时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因而带来丰沛的雨量,称为「夏季季风」。

朱夏


朱夏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夏(1920—1990),又名小可,嘉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构造学和石油地质学家。1920年生于上海,为导中国油气田的找矿工作,以及一些油气田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朱夏 (汉语词语)朱夏 zhū xià 夏季。《尔雅·释天》:“夏为朱明。” 三国 魏 曹植 《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 《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况青春告谢,朱夏已临。”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为三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各有特征。

坐夏


坐夏 坐夏,读音zuò xià,汉语词语,指佛教语,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坐雨安居"。

季風氣候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为三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各有特征。

夏令时


夏令时 夏时制,夏时令(Daylight Saving Time:DST),又称“日光节约时制”和“夏令时间”,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1986年4月,中国中央有关部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的通知”,具体作法是:每年从四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时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3时,夏令时开始;到九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1时,夏令时结束。从1986年到1991年的六个年度,除1986年因是实行夏时制的第一年,从5月4日开始到9月14日结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规定的时段施行。在夏令时开始和结束前几天,新闻媒体均刊登有关部门的通告。1992年起,夏令时暂停实行。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复合体)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别称冬虫草,是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复合体。冬虫夏草功效众多,它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的,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 主要活性成分是虫草素,冬虫夏草功效主要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秘精益气、美白祛黑等多种功效。食用方法有打粉、泡酒、泡水等。冬虫夏草在我国主要产于中国大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五省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全球仅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

冬蟲夏草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复合体)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别称冬虫草,是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复合体。冬虫夏草功效众多,它是由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身躯僵化,并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的,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 主要活性成分是虫草素,冬虫夏草功效主要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秘精益气、美白祛黑等多种功效。食用方法有打粉、泡酒、泡水等。冬虫夏草在我国主要产于中国大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五省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全球仅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

越冬作物


越冬作物 越冬作物,汉语词语,拼音为yuèdōng zuòwù。释义为秋季播种,幼苗经过冬季,到第二年春季或夏季收割的农作物,如冬小麦。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Mediterranean climate),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伯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破夏


破夏 破夏 1.佛教语。僧人在夏季三月须安居静修,谓坐夏;坐夏期内出外谓“破夏”。 唐 善生 《送玉禅师》诗:“入郭随缘住,思山破夏归。”《景德传灯录·义玄禅师》:“师因半夏上 黄蘗山 ……住数日乃辞去。 黄蘗 曰:‘汝破夏来,不终夏去?’”参见“ 坐夏 ”。 2.入夏。 苏曼殊 《非梦记》:“破夏, 遣凡 约生赴 鼎湖 ,居 报恩寺 四十馀日,病仍弗瘳。”

槐夏


槐夏 槐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huái xià,释义为夏季。

马鹿


马鹿 (鹿科哺乳动物)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 (注:2005年,科学家通过DNA变异的研究,将原属于欧洲马鹿的亚种——加拿大马鹿分列成为独立的物种。) 马鹿 (日语词语)马鹿是一个日语常用词,典出中文成语“指鹿为马”,所以“马鹿”用来代指稀里糊涂的情况和人物。在日本漫画中常以长鹿角的马头怪物形象出现。

馬鹿


马鹿 (鹿科哺乳动物)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 (注:2005年,科学家通过DNA变异的研究,将原属于欧洲马鹿的亚种——加拿大马鹿分列成为独立的物种。) 马鹿 (日语词语)马鹿是一个日语常用词,典出中文成语“指鹿为马”,所以“马鹿”用来代指稀里糊涂的情况和人物。在日本漫画中常以长鹿角的马头怪物形象出现。

过冬作物


过冬作物 词语过冬作物  拼音guòdōngzuòwù 注音ㄍㄨㄛˋㄉㄨㄥㄗㄨㄛˋㄨˋ  引证解释越冬作物。秋季播种,幼苗经过冬季,到第二年春季或夏季收割的农作物,如冬小麦。  词性成语

害夏


害夏 害夏 人体对夏季气候不适应,表现为精神倦怠,食欲不振,以至于身体消瘦。《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且说 吴山 原有害夏的病,每过炎天时节,身体便觉疲倦,形容清减。”

送夏


送夏 汉族岁时旧俗。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凡嫁女之家,在嫁女后的第一个夏季,要送给女儿女婿夏令用品,称“送夏”。因地域不同,送的日期和所送物品也不同。安徽芜湖是在农历四月初一,嫁女之家摘樱桃、桑葚、玫瑰花以及枕头、竹席等用品送至婿家。安徽江淮地区在端午节,送的是单衣四件,应时糕点四色。

過冬作物


过冬作物 词语过冬作物  拼音guòdōngzuòwù 注音ㄍㄨㄛˋㄉㄨㄥㄗㄨㄛˋㄨˋ  引证解释越冬作物。秋季播种,幼苗经过冬季,到第二年春季或夏季收割的农作物,如冬小麦。  词性成语

西瓜


西瓜 (葫芦科植物)西瓜(学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 et Nakai)一年生蔓生藤本;茎、枝粗壮,具明显的棱。卷须较粗壮,具短柔毛,叶柄粗,密被柔毛;叶片纸质,轮廓三角状卵形,带白绿色,两面具短硬毛,叶片基部心形。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于叶腋。雄花花梗长3-4厘米,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萼筒宽钟形;花冠淡黄色;雄蕊近离生,花丝短,药室折曲。雌花:花萼和花冠与雄花同;子房卵形,柱头肾形。果实大型,近于球形或椭圆形,肉质,多汁,果皮光滑,色泽及纹饰各式。种子多数,卵形,黑色、红色,两面平滑,基部钝圆,通常边缘稍拱起,花果期夏季。 中国各地栽培,品种甚多,外果皮、果肉及种子形式多样,以新疆、甘肃兰州、山东德州、江苏东台等地最为有名。其原种可能来自非洲,久已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金、元时始传入中国。 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 (概述图片来源:)

夏霜


夏霜 注音: 繁体:夏霜 夏季降霜。 《淮南子·本经训》:“春肃秋荣,冬雷夏霜,皆贼气之所生。”《北史·元徽传》:“ 明帝 时,为 并州 刺史。先是,州界夏霜,安业者少, 徽 辄开仓振之,文武咸共谏止。”

午季


午季 午季,拼音wǔ jì,汉语词汇,解释为夏季。

冬大麦


冬大麦 冬大麦是一种在秋季播种,来年春季或夏季成熟的大麦。

麅子


麅子 同“狍子”,中型鹿类。体长约1.3m,体重约35kg。雄兽有角,较短,分三叉呈树枝状,每年冬季脱落1次。无獠牙,耳朵和眼都大,颈长,尾很短,隐于体毛内。四肢颇长,后肢略比前肢长。冬季,毛棕黄色,夏季毛栗红色,臀部灰白色。

蛀夏


蛀夏 蛀夏,读音:zhù xià,汉语词语,指人至夏季,精神倦怠,胃纳不佳。

夏锄


夏锄 夏锄是汉语词语,指夏季的锄地工作。

夏熟


夏熟 《夏熟》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植物的果实在夏季成熟,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夏种


夏种 夏种,读音xìa zhòng,汉语词汇,释义为夏季种植农作物。

夏雩


夏雩 古代夏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诗·周颂·噫嘻序》“春夏祈谷于上帝也” 唐 孔颖达 疏:“谓 周公成王 之时,春郊夏雩以祷求膏雨而成其谷实,为此祭於上帝。”

夏鋤


夏锄 夏锄是汉语词语,指夏季的锄地工作。

夏種


夏种 夏种,读音xìa zhòng,汉语词汇,释义为夏季种植农作物。

暑夏


暑夏 暑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ǔ xià,指炎热的夏季。

夏涝


夏涝 夏涝,读音xià lào,汉语词语,意思是夏季雨水过多。

齼夏


齼夏 齼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ǔ xià ,意思是谓夏季食欲减退。

夏澇


夏涝 夏涝,读音xià lào,汉语词语,意思是夏季雨水过多。

皮草行


皮草行 粤港等地在冬季出售皮毛服装﹐在夏季出售草席等货物的商行﹐称皮草行。

冰雹


冰雹 (天气现象)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霸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甘肃等地),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中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灾害之一。

槐序


槐序 槐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huái xù,指夏季。

夏蚕


夏蚕 注音:xià cán 解释:夏季养的蚕。

火序


火序 火序,读音为huǒ xù,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夏季。

冰敬


冰敬 官署名。清末海军部的一个司,有司长、科长、科员等官。掌文牍典章,汇纪员司集课文簿。按海军部另有秘书官,专掌机密文移。 “冰敬”是指明清时期地方和下级官员在夏季给六部司官的“孝敬” .。“炭敬”指的是冬季的给六部司官的“孝敬” .。是一种流行的行贿行为。

夏季作物


辞典解释夏季作物  xià jì zuò wù     春夏播种而于当年秋冬收获的作物。如春麦类、稻、豆类、黄麻、棉等。

竹布


竹布 竹布zhú bù (1).即竹疏布。《新唐书·地理志七上》:“韶州始兴郡 ……土贡竹布、钟乳、石斛。”参见“竹疏布”。 (2).指淡蓝色的布纹致密的棉布,常用来做夏季服装。也有白色的,叫白竹布。老舍《四世同堂》十五:“ 天佑太太扎挣着,很早的就起来,穿起新的竹布大衫,给老公公行礼。” 冰心《往事·六一姊》:“她是那天和六一姊同坐的女伴中之一,只有十四五岁光景。身上穿着浅月白竹布衫儿。”

洋纱


洋纱 yáng shā 洋纱 (1).旧时称用机器纺的棉纱。 (2).旧时称用细棉纱织成的一种平纹细布,质地轻薄,多用来做手绢、蚊帐、窗帘和夏季服装等。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 何大妈 一下笑醒过来,见薄洋纱窗帘上隐隐透出白光,天还没大亮呢!”

洋紗


洋纱 yáng shā 洋纱 (1).旧时称用机器纺的棉纱。 (2).旧时称用细棉纱织成的一种平纹细布,质地轻薄,多用来做手绢、蚊帐、窗帘和夏季服装等。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 何大妈 一下笑醒过来,见薄洋纱窗帘上隐隐透出白光,天还没大亮呢!”

杓风


杓风 杓风,指两湖一带夏季的一种大风。杓,sháo 同“勺”;杓 biāo 古代指北斗第五、六、七颗星。亦称“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