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古邺城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下马走到邺城上面,城池空空有何所见?
阵阵东风吹起野火,日幕飘入昔日金殿。
城角与那望陵合遥遥相对,漳水滔滔东流一去不再回;
武帝宫殿成废墟人已去尽,年年度废春色来又是为谁?
注释
⑴邺(yè)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⑵野火:此指焚烧枯草的火。一说为磷火,也称鬼火。
⑶飞云殿: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
⑷城隅(yú):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邺城故事》:“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后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吾妾与使人皆著铜雀台······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
⑸漳(zhāng)水:即漳河,流经邺城。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二河,东南流至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合为漳河,今皆湮没。
⑹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登古邺城赏析
首句点题,次句一个“空”字,统领全篇。此“空”,既是对邺都故址败落凄清环境的概括,又是诗人身临其境所产生的茫然无着心情的流露,悲戚怀古之情寓于其中。“复何见”三字,以一设问,自然引出中间四句的具体描绘。东风,在古诗中尤为常见,如李商隐《无题》:“东风无力百花残,”如李煜《虞美人》“小春风吹醒万物,百花欣欣向荣。楼昨夜又东风”等等,暗示出春天已到来,呼应结句“春色”。飞云殿,从名称上可以使作者想见当年的气势。而今,在这样一个暮春的傍晚,却只有东风薛阵,野火飘飘,通过凄凉景象,写出“人去尽’。这两句例重从人事方面写“空”。
以下两句侧重从事业方面写“空’。望陵台,为曹操当年钦酒作乐的地方,曾为曹操事业兴盛的标志,而如今漳水依然东流,高台却只与曹操陵墓空对,如诗人《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中所写:“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城角的高台与城北的流水这种种形象之间的对照和映衬,便透露出事业付流水之意。上文说“城空”,本不该再有所见,但实际上,这四句所见更突出了“城空”,并且使“空”的内容更具体化。诗的最后两句用“人去尽”总承上顶四句,再度强调“空”,回应诗的开头,使“空”字成为首尾贯串的线索。春色依然,人事惧非,这两句又是对春色的感叹,实际是对古人不常在,事业不常在的感叹。开头说“复何见”,结尾说“为谁来”,两处问句迢迢呼应,加深了这种感叹的分量,全诗遂在不尽的感叹中结束。
这首诗以“空”为主线,通过总括、细描、抒慨三个层次的渲染烘托,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全诗语言素淡自然,朴茂浑涵,颇有汉魏古诗的悲凉慷慨的风格。诗篇前四句五言,后四句七言,五、七言并用,不拘一格,依物事的描写、感情的起伏而选择变化,使诗歌既有潇洒明快的格调,很适于表现怀古的主题并具饱满深厚的力度,为岑参早期诗歌代表作之一。
登古邺城创作背景
此诗为岑参开元二十七年(739)春天自长安往游河朔途径邺城时所作。诗人登临邺城,唯见荒草野火,昔日英雄已淹没于历史的滚滚尘埃中。诗人吊古兴怀,情之所至,感而成咏。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ēng gǔ yè chéng
登古邺城
xià mǎ dēng yè chéng, chéng kōng fù hé jiàn.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dōng fēng chuī yě huǒ, mù rù fēi yún diàn.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chéng yú nán duì wàng líng tái, zhāng shuǐ dōng liú bù fù huí.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wǔ dì gōng zhōng rén qù jǐn, nián nián chūn sè wèi shuí lái.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武帝宫中人去尽”平仄韵脚
拼音:wǔ dì gōng zhōng rén qù jǐn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一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