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沼接亨衢”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唐代   杜甫

凤沼接亨衢”出自唐代杜甫的《赠韦左丞丈(济·天宝七年以韦济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 诗句共5个字。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
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
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诗句汉字解释

赠韦左丞丈(济·天宝七年以韦济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
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
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中文译文:
赠送给韦左丞丈(济·天宝七年以韦济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

左辖职位频繁空缺,今年得到了旧时的儒者。
相门中的韦氏依然存在,经术的汉臣仍然需要。
时下议论归向前人的烈士,天伦之间的恨意无法共同。
鴒原上的草荒芜,凤沼接通街道。

有客人虽然安排了职位,但衰老的容颜怎能是壮士。
家人们担忧着几根拐杖,甲子年间混沌的道路。
不以为自己还有余力,还前来拜访大巫。
岁寒依然顾及着遭遇,日暮时还在犹豫徘徊。

老骥马思念千里之遥,饥鹰等待着一声呼唤。
君能微微感激,也足以慰藤蔓丛生的荒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韦济的赠诗。韦济是杜甫的朋友,他在天宝七年被任命为河南尹,后来又被迁为尚书左丞。诗中表达了杜甫对韦济的赞赏和祝福。

诗的开头,杜甫提到韦济曾多次担任空缺的职位,今年终于得到了旧时的儒者。这说明韦济是一位有才华的官员,值得信任和重用。

接着,杜甫提到韦济来自相门韦氏,是一位精通经术的汉臣,这样的人才是当时朝廷所需要的。他还提到时下议论归向前人的烈士,说明韦济在政治上受到了一些争议和压力,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

诗的后半部分,杜甫描绘了鴒原上的草荒芜和凤沼接通街道的景象,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混乱。他说韦济虽然有安排的职位,但衰老的容颜不再是年轻壮士的模样,家人们也担忧他的健康。

最后,杜甫以老骥马思念千里之遥和饥鹰等待一声呼唤来比喻韦济的期待和渴望。他希望韦济能微微感激,这样也足以慰藤蔓丛生的荒芜,即希望韦济能够保持乐观和坚持自己的信念。

整首诗以赠诗的形式表达了杜甫对韦济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压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展现了杜甫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考方式。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èng wéi zuǒ chéng zhàng jì tiān bǎo qī nián yǐ wéi jì wèi hé nán yǐn qiān shàng shū zuǒ chéng
赠韦左丞丈(济·天宝七年以韦济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
zuǒ xiá pín xū wèi, jīn nián dé jiù rú.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xiāng mén wéi shì zài, jīng shù hàn chén xū.
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
shí yì guī qián liè, tiān lún hèn mò jù.
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
líng yuán huāng sù cǎo, fèng zhǎo jiē hēng qú.
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yǒu kè suī ān mìng, shuāi róng qǐ zhuàng fū.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jiā rén yōu jǐ zhàng, jiǎ zǐ hùn ní tú.
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
bù wèi jīn yú lì, hái lái yè dà wū.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suì hán réng gù yù, rì mù qiě chí chú.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lǎo jì sī qiān lǐ, jī yīng dài yī hū.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jūn néng wēi gǎn jī, yì zú wèi zhēn wú.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凤沼接亨衢”平仄韵脚


拼音:fèng zhǎo jiē hēng qú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网友评论


* “凤沼接亨衢”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凤沼接亨衢”出自杜甫的 《赠韦左丞丈(济·天宝七年以韦济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杜甫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