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无馀观”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宋代   文天祥

千载无馀观”出自宋代文天祥的《送行中斋三首》, 诗句共5个字。

秋风晚正烈,客衣早知寒。
把衣不能别,更尽此日欢。
出门一万里,风沙浩漫漫。
岂无儿女情,为君思汍澜。
百年有时尽,千载无馀观
明明君臣义,公独为其难。
愿持丹一寸,写入青琅玕。
会有抚卷人,孤灯起长叹。

诗句汉字解释

《送行中斋三首》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风晚正烈,客衣早知寒。
Autumn wind blows fiercely in the evening, the traveler's clothes have long felt the cold.

把衣不能别,更尽此日欢。
Unable to part with the clothes, let us enjoy this day to the fullest.

出门一万里,风沙浩漫漫。
Embarking on a journey of ten thousand miles, facing vast winds and sands.

岂无儿女情,为君思汍澜。
How can there be no affection for family and loved ones? I think of the vast waves for you.

百年有时尽,千载无馀观。
A hundred years pass in the blink of an eye, and a thousand years leave no trace.

明明君臣义,公独为其难。
Clearly there is loyalty between ruler and subject, but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nobleman alone.

愿持丹一寸,写入青琅玕。
I wish to hold onto this inch of cinnabar and inscribe it into the green jade.

会有抚卷人,孤灯起长叹。
There will be someone who reads this scroll, sighing alone by the dim lamp.

这首诗词以送别之情为主题,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诗人在秋风中感受到寒冷,却不舍得离开,希望能尽情享受与友人相聚的时光。他离开家乡,踏上漫长的旅途,面对风沙的侵袭,但他并不忘记家人和亲友,思念之情如同汪洋大海一般浩渺无边。诗人深知人生短暂,千年过去,留下的只是一抹微弱的痕迹。他感叹君臣之间的忠诚义理,但作为一个公正的人,他面临着困难。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这份思念之情能够被永远铭记,传承下去。他相信总会有人读到这首诗,独自在昏暗的灯光下长叹。

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同时,诗中融入了对君臣义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xíng zhōng zhāi sān shǒu
送行中斋三首
qiū fēng wǎn zhèng liè, kè yī zǎo zhī hán.
秋风晚正烈,客衣早知寒。
bǎ yī bù néng bié, gèng jǐn cǐ rì huān.
把衣不能别,更尽此日欢。
chū mén yī wàn lǐ, fēng shā hào màn màn.
出门一万里,风沙浩漫漫。
qǐ wú ér nǚ qíng, wèi jūn sī wán lán.
岂无儿女情,为君思汍澜。
bǎi nián yǒu shí jǐn, qiān zǎi wú yú guān.
百年有时尽,千载无馀观。
míng míng jūn chén yì, gōng dú wèi qí nán.
明明君臣义,公独为其难。
yuàn chí dān yī cùn, xiě rù qīng láng gān.
愿持丹一寸,写入青琅玕。
huì yǒu fǔ juǎn rén, gū dēng qǐ cháng tàn.
会有抚卷人,孤灯起长叹。

“千载无馀观”平仄韵脚


拼音:qiān zǎi wú yú guān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网友评论



* “千载无馀观”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千载无馀观”出自文天祥的 《送行中斋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