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学士移河朔》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滕学士迁徙至河朔地区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北方边疆的期望和对国家兴盛的愿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五鼓声深晓色回,
北驰马首望燕台。
旧趋武帐清光近,
新会仙山秘典开。
人惜憩棠余爱远,
帝忻借箸密谋来。
边城消尽还兵喜,
谁敌阳关决胜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五言古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滕学士迁徙至河朔的景象的赞美和祝福。诗中通过描绘天明时分的景色,展现了鼓声和夜色的渐渐消散,迎来黎明的景象。滕学士飞马北上,远望燕台,表达了他对北方地区的向往和对国家兴盛的期望。
接着,诗人提到了滕学士将要到达的地方。他在旧朝廷中曾效力于武帐,这里的清光指的是皇宫的光彩,而滕学士即将参与的新会则意味着他即将加入一个神秘的仙山秘典,暗示他将有机会参与到更高层次的政治活动中。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人们对滕学士的思念和对他的期待。人们怀念滕学士曾停留的地方,表现出对他的深厚感情。诗中提到的帝忻借箸密谋来,意味着皇帝对滕学士的重用和信任,滕学士将成为皇帝的重要谋士。
最后两句表达了边城的安宁和士兵的喜悦。边城的危险已经消散,士兵们对胜利感到高兴,而阳关则指的是边境的重要关口,谁能够决胜于那里,意味着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这首诗通过描绘滕学士迁徙的景象,表达了对边疆地区的向往和对国家兴盛的祝福,同时也展现了滕学士在新地方的重要角色和对他的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描绘了动人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理想追求。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éng xué shì yí hé shuò
滕学士移河朔
wǔ gǔ shēng shēn xiǎo sè huí, běi chí mǎ shǒu wàng yàn tái.
五鼓声深晓色回,北驰马首望燕台。
jiù qū wǔ zhàng qīng guāng jìn, xīn huì xiān shān mì diǎn kāi.
旧趋武帐清光近,新会仙山秘典开。
rén xī qì táng yú ài yuǎn, dì xīn jiè zhù mì móu lái.
人惜憩棠余爱远,帝忻借箸密谋来。
biān chéng xiāo jǐn hái bīng xǐ, shuí dí yáng guān jué shèng cái.
边城消尽还兵喜,谁敌阳关决胜才。
“旧趋武帐清光近”平仄韵脚
拼音:jiù qū wǔ zhàng qīng guāng jìn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二吻 (仄韵) 去声十三问
网友评论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