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首碑前事懒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唐代   罗隐

岘首碑前事懒言”出自唐代罗隐的《江南寄所知周仆射》, 诗句共7个字。

曾陪公子醉西园,岘首碑前事懒言
世乱共嗟王粲老,时危俱受信陵恩。
潮怜把醆吟江徼,雨忆凭阑望海门。
飞盖寂寥清宴罢,不知簪履更谁存。

诗句汉字解释

《江南寄所知周仆射》是唐代罗隐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和你一起陪公子醉在西园,现在我不愿意再提那些事情。
世道乱乱,我们都唏嘘叹息王粲老去了,而我们危急之时都曾蒙受过信陵恩泽。
涨潮时我怜惜着把酒吟唱江边,下雨时我想起你凭栏望着海门。
分别离场之后,宴会结束后的孤寂中,我不知道还有谁保留着这样的身份和权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公子在西园喝酒的事情,但诗人并不愿意提及具体的细节。诗人接着表达了对王粲去世的惋惜之情,感叹时世动荡,同时提到自己和公子都曾受到信陵君的恩宠。诗人又通过描述涨潮和下雨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周仆射的怀念之情。最后,诗人表示他无法确定除了他自己之外还有谁保持着原有的身份和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感情和思考。作者通过对公子醉酒的场景的描述,揭示了自己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他不愿过多展示自己和公子的交往细节,可能是为了避免让读者对这种游戏人间的存在产生错误的理解。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诗人通过对王粲去世和信陵恩泽的描述,表达了对王粲和他自己在乱世中的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他让读者思考在乱世中的人们如何选择、如何在动荡和危险中求生存。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涨潮和下雨的情景,展示了他对周仆射的怀念之情。他希望读者能够从这些细节中感受到他和周仆射之间的情谊和往昔的美好。

整首诗情绪震荡,内涵丰富,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命运的反思,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整体上,这首诗虽然简短,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āng nán jì suǒ zhī zhōu pú yè
江南寄所知周仆射
céng péi gōng zǐ zuì xī yuán, xiàn shǒu bēi qián shì lǎn yán.
曾陪公子醉西园,岘首碑前事懒言。
shì luàn gòng jiē wáng càn lǎo,
世乱共嗟王粲老,
shí wēi jù shòu xìn líng ēn.
时危俱受信陵恩。
cháo lián bǎ zhǎn yín jiāng jiǎo, yǔ yì píng lán wàng hǎi mén.
潮怜把醆吟江徼,雨忆凭阑望海门。
fēi gài jì liáo qīng yàn bà, bù zhī zān lǚ gèng shuí cún.
飞盖寂寥清宴罢,不知簪履更谁存。

“岘首碑前事懒言”平仄韵脚


拼音:xiàn shǒu bēi qián shì lǎn yán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网友评论


* “岘首碑前事懒言”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岘首碑前事懒言”出自罗隐的 《江南寄所知周仆射》,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罗隐简介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