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下藤萝阴作怪”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唐代   罗隐

岸下藤萝阴作怪”出自唐代罗隐的《干越亭》, 诗句共7个字。

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
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
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
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

诗句汉字解释

《干越亭》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绘了作者在干越亭这个地方的景色和自己的感慨。

诗中描述了楚水(pinyin: chǔ shuǐ)的凄凉,作者自己身患重病,站在危险的栏杆前送行残春(pinyin: cán chūn)。高城拥有陵兼谷,流水不知道楚越两地战争。岸边的藤萝遮住了阳光,桥边的蛟蜃(pinyin: jiāo shèn)在夜晚欺骗人们。琵琶洲的江村在远处宽广,回首看征途上自己的泪水洗满了巾帕。

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楚水滔滔,哀鸿遥怨重病身,我倚在危栏上送别残春。高城中不止陵墓还有山谷,在此流动的水却不知道楚国和越国的战乱。
岸边的藤萝若扰人心,桥边的蛟蜃依旧在夜晚伪装。琵琶洲上的江村遥远而广袤,回头望征途上,我的泪水早已浸满了巾帕。

诗意:
《干越亭》以柔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罗隐对楚水和自身命运的感慨。楚水对应着诗人自己的病身,残春象征着有限的生命。诗人通过描绘高城、流水和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折射出自身的心境和对命运的担心和追思。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

赏析:
《干越亭》用简练而意味深长的词汇,描述了楚水的深邃和悲凉,同时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压抑和忧愁。高城和流水的描绘在对比中凸显了“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这一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战争的思考和关切。诗中的藤萝和蛟蜃的形象描写,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一层神秘和幻化的意境。最后的“回首征途泪满巾”有着强烈的个人命运感,给人以深入心底的触动。

总体来说,《干越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楚水的凄凉和诗人内心的忧伤。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叙述,表达了对流逝时光和命运的思考和吟咏。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人的典型特色,即以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并借此反映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gàn yuè tíng
干越亭
chǔ shuǐ xiāo xiāo duō bìng shēn, qiáng píng wēi kǎn sòng cán chūn.
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
gāo chéng zì yǒu líng jiān gǔ,
高城自有陵兼谷,
liú shuǐ nǎ zhī yuè yǔ qín.
流水那知越与秦。
àn xià téng luó yīn zuò guài, qiáo biān jiāo shèn yè qī rén.
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
pí pá zhōu yuǎn jiāng cūn kuò, huí shǒu zhēng tú lèi mǎn jīn.
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

“岸下藤萝阴作怪”平仄韵脚


拼音:àn xià téng luó yīn zuò guài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卦  

网友评论


* “岸下藤萝阴作怪”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岸下藤萝阴作怪”出自罗隐的 《干越亭》,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罗隐简介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