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相公挽歌》 王禹偁

宋代 王禹偁

全德群儒服,清名信史书。
何人不调鼎,唯我得悬车。
萧相文无害,于公庆有余。
三川归葬地,松檟自扶疏。

分类: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司空相公挽歌》王禹偁 翻译及注释

《司空相公挽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禹偁。这首诗词描述了司空相公的生平事迹和对他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全德群儒服,清名信史书。
何人不调鼎,唯我得悬车。
萧相文无害,于公庆有余。
三川归葬地,松檟自扶疏。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表达对司空相公的敬仰和赞美。司空相公是一位德行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他的名声在历史书籍中得到了充分的记录。在当时,无论是谁都想要成为权力的核心,但只有司空相公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他的地位高于其他人,犹如悬挂在高处的车辆一样,独一无二。

诗词中提到的萧相文指的是司空相公的名字,他的文学才华没有任何害处,而且对公众有着积极的影响。公众对他的庆贺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司空相公的归葬地,这是一个位于三川的地方。在那里,松树和檟树自然地生长,疏密有致。这种景象象征着司空相公的高尚品德和他对社会的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司空相公的赞美,展示了他的高尚品德、学识渊博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司空相公挽歌》王禹偁 拼音读音参考

sī kōng xiàng gōng wǎn gē
司空相公挽歌

quán dé qún rú fú, qīng míng xìn shǐ shū.
全德群儒服,清名信史书。
hé rén bù tiáo dǐng, wéi wǒ dé xuán chē.
何人不调鼎,唯我得悬车。
xiāo xiāng wén wú hài, yú gōng qìng yǒu yú.
萧相文无害,于公庆有余。
sān chuān guī zàng dì, sōng jiǎ zì fú shū.
三川归葬地,松檟自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