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苏辙

宋代 苏辙

火流知节换,秋到喜身安。
林鹊真安往,河桥晚未完。
得闲心不厌,求巧老应难。
送酒谁知我,瓢樽昨暮乾。

分类: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七夕》苏辙 翻译及注释

诗词:《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火流知节换,
秋到喜身安。
林鹊真安往,
河桥晚未完。
得闲心不厌,
求巧老应难。
送酒谁知我,
瓢樽昨暮乾。

中文译文:
热情的流火知道季节的更替,
秋天的到来让我心情愉悦安宁。
林中的喜鹊真实地飞过,
河桥的晚霞尚未完全褪去。
有空闲时心境不会厌烦,
追求技艺的老人应该会感到困难。
送酒的人谁知道我,
昨晚干涸的瓢酒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七夕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和情绪。诗人通过描绘火流知节换,秋天的到来,表达了自己对季节的敏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喜鹊飞过林中,河桥上的晚霞还未散去,展示了七夕节的浪漫氛围。诗人在闲暇之余,心境愉悦而不厌倦,但他深知追求技艺的道路并不容易。最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送酒的人却不了解他的心情,表达了一种寂寞和被误解的情感。

这首诗情感细腻,描绘了七夕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结合自己的情感表达,给人一种淡雅清新的感觉。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技艺追求的坚持和对寂寞孤独的思考。

《七夕》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qī xī
七夕

huǒ liú zhī jié huàn, qiū dào xǐ shēn ān.
火流知节换,秋到喜身安。
lín què zhēn ān wǎng, hé qiáo wǎn wèi wán.
林鹊真安往,河桥晚未完。
dé xián xīn bù yàn, qiú qiǎo lǎo yīng nán.
得闲心不厌,求巧老应难。
sòng jiǔ shéi zhī wǒ, piáo zūn zuó mù gān.
送酒谁知我,瓢樽昨暮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