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道者的诗词
北邻有幽竹,潜筠穿我庐。
往来地已密,心乐道者居。
残花回往节,轻条荫夏初。
闻钟北窗起,啸傲永日馀。
圣主乐忠谏,曲从如转圜。
玉色粹阳春,至仁生自然。
所惭群臣愚,无以称开延。
贱生何为者,侧足青规前。
当年不出世,知子餐霞人。
乐道复安土,遗荣长隐身。
衡茅古林曲,粳稻清江滨。
桂棹为渔暇,荷衣御暑新。
款颜行在役,幽兴惜今晨。
分首天涯去,再来芳杜春。
暮暮焚香何处宿,西岩一室映疏藤。
光阴难驻迹如客,寒暑不惊心似僧。
高树有风闻夜磬,远山无月见秋灯。
身闲境静日为乐,若问其馀非我能。
瘦策松间日又斜,更过东崦吃僧茶。
丹青岭树胆寒叶,水墨江天噪乱鸦。
付酒一杯真乐事,读书万卷是愁涯。
更尝世故知閒味,河水依然鬓自华。
小鸡距短双翅垂,广场勇门无所施。
清晓长鸣独先众,朝者恃此能知时。
星河满天月光白,东望扶桑悄无色。
一声高兴耳目醒,四远群阴俱避易。
先生乐道者,于世澹无欲。
高风自绝人,正行不违俗。
朅来城阙游,不受麈事触。
目久望林壑,驾言反幽筑。
氤氲蟠巽隅,峥嵘干斗魁。
芜城佳气缅,茂林朱槛开。
竹月静荫扃,松风绿摇杯。
开轩清流度,隐几遥山来。
养亲还乐道,不仕至终身。
海内称高士,非专乡里人。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