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的诗词(共25首)

《满井游记》 明·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虎丘记》 明·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感事》 明·袁宏道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四首选—)》 明·袁宏道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
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栽花市。
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
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

《大堤女》 明·袁宏道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
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

《棹歌行·妾家白苹洲》 明·袁宏道

妾家白苹洲,随风作乡土;
弄篙如弄铖,不曾拈一缕。
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
十月洗河水;送君发扬子。

《闻省城急报》 明·袁宏道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
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
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
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
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
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明·袁宏道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
郡邑之良,泣而就逮。
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
侯笑曰:“不然。

《西泠桥》 明·袁宏道

西泠桥,水长在。
松叶细如针,不肯结罗带。
莺如衫,燕如钗,油壁车,砍为柴,青骢马,自西来。
昨日树头花,今日陌上土。
恨血与啼魂,一半逐风雨。

《和江进之杂咏四首》 明·袁宏道

六尺莎阶九尺庐,玄毫白楮任生疏。
花前屡泛摈愁酒,架上聊存引睡书。
蕲细竹纹如浪滑,吴绡寒纬似云舒。
幽窗一枕腾腾去,炼佛求仙事总虚。

《和江进之杂咏四首》 明·袁宏道

藤叶常悬四五葩,闲随方罫过邻家。
西厢托疾东厢假,南寺听经北寺茶。
蝶老花阑如倦客,天清云薄似飞纱。
姬衫典尽瓶犹馁,学把缗钱托画叉。
¤

《和江进之杂咏四首》 明·袁宏道

盆池清浅薄苔封,弱竹丛丛个影重。
残帙有芸犹被蠹,空阑无蕊亦招蜂。
西山郁郁蓁蓁气,讲阁朝朝暮暮钟。
箬叶数筐书尺五,茶新寄自吴侬。
¤

《和江进之杂咏四首》 明·袁宏道

山亭处处挈胡床,不独游忙睡亦忙。
官况易消如暴水,痴儿难长似黄杨。
岩花盛日求长假,石榻开时见古方。
掷却儒绅与巾子,添将冰水注茶汤。
¤

《拟宫词七首》 明·袁宏道

一般春色有枯荣,十树樱桃九树生。
拾得青梅如弹子,护花铃下打流莺。

《拟宫词七首》 明·袁宏道

金衣滑滑搅春眠,白发中官进简编。
天子自临宣示帖,美人亲碾校书笺。

《拟宫词七首》 明·袁宏道

彩仗龙旌拂曙轻,朝朝东阁坐先生。
皂囊久积言官奏,分付金珰取次行。

《拟宫词七首》 明·袁宏道

阿监当头送好音,羊车行处载鸾衾。
朝来领取铺宫例,御帕亲封少府金。

《拟宫词七首》 明·袁宏道

百子池头九子萍,美人双照月棱青。
宫槐叶落春如水,诵得《莲花》两卷

《拟宫词七首》 明·袁宏道

宜春苑里日初斜,三百妖童校丽华。
韎戎衣朱鬛马,不知若个是官

《拟宫词七首》 明·袁宏道

玉殿莲筹夜未央,内人传旨出昭阳。
朝来刚赴西宫约,莫遣经筵进讲章。

《桃花雨》 明·袁宏道

浅碧深红大半残,恶风催雨剪刀寒。
桃花不比杭州女,洗却胭脂不耐看。

《文殊台》 明·袁宏道

芙蓉万尺花如铁,秋窗尽洒红霞屑。
螺顶仙人骑杖来,天衣晓带雪山雪。
帝遣神丁量海洗,绣锷斑裬生增砥。
一萍吹作浔阳城,半匕疏为九江水。
高青直上一万重,绿瞳失启金泥封。

《竹枝词》 明·袁宏道

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青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

《横塘渡》 明·袁宏道

横塘渡,临水步。
郎西来,妾东去。
妾非倡家女,红楼大姓妇。
吹花误唾郎,感郎千金顾。
妾家住虹桥,朱门十字路。
认取辛夷花,莫过杨梅树。

袁宏道简介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