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82年投淮军当兵,后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1890年毕业。
2、 袁世凯投笔从戎置身庆字营,已深刻认识到淮军之不足,因此,他在编练朝鲜亲军时,除用淮军勇营的操练法之外,又采用了英美装备与德式操练法。
3、 当时一起逃出寿州的清淮军,有差不多一百人,现在剩下三十人都不到了。
4、 淮军也从初到上海的十三营“叫花子兵”,发展成水陆一百四十营,计七万余人。
5、 彼时,淮军学习西洋操法,已经有了洋乐队,所用洋鼓洋号海光寺局亦能仿制。
6、 周氏兄弟以率淮军驻守天津小站,开发改造马厂减河两岸的盐碱地,屯田试验生产小站稻而闻名。
7、 可惜,随着淮军的日益消沉,这套鬼子操练法,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被忘干净了。
8、 近年大练新兵,置水师与威海,屯淮军于北洋,所费国帑不知凡几。
9、 后来袁世凯以淮军子弟,传其衣钵,就变成清末民初时代的北洋军阀,割据国家,阻碍统一,贻祸不浅。
10、 光绪十年,中法战起,士成率精壮千人援台,连战皆捷,后统淮军驻防旅顺,修建炮台营垒,扼要坚守。
11、 新军的决策层都是他的卵翼,即他的亲戚、北洋武备学堂以及淮军旧部组成。
12、 光绪十年(1884)闰5月,刘铭传抵台後,即对北部之布防深表不满,大肆更张,并调淮军来台,遂种下湘淮冲突之火种。
13、 请听那《春秋吟唱》,“教弩台上,千年鼓点响松荫;香花墩里,乡音流淌醉乡人;赤阑桥畔,依依杨柳传佳话;大潜山下,剑指台海是淮军。
14、 张世杰拥幼主在广东惠州稍事安顿后,取水路回师,于景炎二年(1277)六月乙巳将淮军讨蒲寿庚于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