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造句
用“袁世凯”造句 第1组1、 清廷妄图利用袁世凯以苟延残喘。
2、 袁世凯野心勃勃,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又气又急,一命呜呼。
3、 袁世凯在这里耳濡目染的,自然是官场的富贵荣华、纸醉金迷。
4、 袁世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独夫民贼。
5、 然而,性格决定命运,袁世凯的锋芒早在二十三岁时便已锐不可当,他发迹的地点不在中国,而在朝鲜。
6、 宣统小儿皇帝一即位,就把一时炙手可热的袁世凯贬了。
7、 袁世凯刚刚当上了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8、 袁世凯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卖国条约———二十一条。
9、 袁世凯黄袍加身做了"洪宪皇帝"后,全国人民一致反对。
10、 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失败,饮恨终生,郁郁而死。
11、 据说袁世凯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而且慈禧太后品尝之后龙颜大悦。
12、 洪宪帝制是袁世凯遭世人唾骂的最为关键因素.
13、 然而,朝鲜逐渐增强的自主意识,却使得袁世凯巩固中朝宗藩关系的努力带来事与愿违的效果。
14、 不久袁世凯身死,洪宪帝制被废.
15、
16、 清末一共成立了两届责任内阁:奕劻内阁和袁世凯内阁,它们均以失败而告终。
17、 袁世凯称帝时,曾一度禁称元宵,因与“袁消”二字音同,改称汤圆,可嗤也。梁实秋
18、 但1914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重新制定了一套祭天礼仪及祭祀服饰,于当年冬至举行祭天大典。
19、 赵秉钧过分想远离刺宋案,这使到袁世凯很不高兴,赵辞职后被袁改为给假养疴,其意思就是“你越想避,我就越不答应”。
20、 在英国的反对和日本的威逼蒙蔽下,加之云南爆发护国运动,袁世凯急于安内,也就不再考虑参战问题。
21、 杀袁世凯未遂而被通缉,后在日军的暗助下安全逃往日本。
22、 杨度昧于时势,异想天开,他认为袁世凯能够成为德皇威廉一世、日本明治天皇那样雄心勃勃的有为明君,他可以效仿铁血宰相俾斯麦、伊藤博文,成就一番伟业。
23、 袁世凯搞洪宪帝制时,他还刻了“皇四子”之印,自比雍正。
24、 袁世凯投笔从戎置身庆字营,已深刻认识到淮军之不足,因此,他在编练朝鲜亲军时,除用淮军勇营的操练法之外,又采用了英美装备与德式操练法。
25、 袁世凯嘴上骂得凶,心里却明白得很,现在已经今非昔比,自己眼下众叛亲离,处境困厄,不是闹意气的时候。
26、 袁世凯严令各省不许“散布浮言”。
27、 袁世凯是个巨奸大憝,把建立民国的大任托付给他,是靠不住的。
28、 年底,袁世凯阴谋称帝,张鸣歧又与广东都督龙济光上表劝进,后来,张鸣歧被袁世凯封为一等伯。
29、 还是韬光养晦,如袁世凯般做一个窃国大盗、抑或是抓住历史的机遇当一个艰难的改革者?百炼成钢,知耻后勇,只有以血淬剑,才能再造中华。
30、 满清政府病急乱投医,万般无赖的只好将以前强迫退休的袁世凯袁宫保大人请出山来支撑危局。
31、 应蘷丞大表忠心,表示原共进会中的骨干力量将为袁世凯所用,但袁世凯没有表态。
32、 正是因为霍元甲的搀和,袁世凯不得不撤离了,临走,虚情假意,和李磐霍元甲等话别:“兄弟们,为兄先回了,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33、
34、 段祺瑞的下属曾毓隽后来回忆,袁世凯就任前派了20个人筹备,自己是其中之一,当时袁世凯的亲信倪嗣冲对他说,老袁是要登帝位的。
35、 到了1915年8月,洪宪帝制已经闹得铺天盖地之时,张勋也不能免俗,给袁世凯发了劝进电。
36、 博物馆里就有一支袁世凯时期的行囊笔,此笔造型有明显的西洋特色,可见当时欧风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7、 袁保恒刚刚调任刑部侍郎,工作繁忙,袁世凯一边读书,一边帮他办事,学得不少官场本领。
38、 袁世凯图穷匕首见,终于直奔主题。
39、 刺宋噩耗震惊中外,群情鼎沸,挽辞雪片飞来,矛头纷指袁世凯。
40、 特别是饰演袁世凯的郑则士,作为两届金像奖影帝得主,之前大多饰演一些小人物,饰演袁世凯是他“第一次”演大人物,值得期待。
41、 比如奉天实力派人物——张作霖对帝制问题不表态,反而提出要求将他的上级奉天将军张锡銮调走,否则“祸至无日”,面对这样赤裸裸的要挟,袁世凯只能答应。
42、 段祺瑞竭力反对袁世凯,加之各方要求取消洪宪帝制,恢复共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撤销帝制,只做了83天皇帝,便被赶下金銮殿。
43、 恰在此时,袁世凯的嗣母听说亲爱的嗣儿在外面惹了事,吓得旧病复发,发函催其速回。
44、 袁世凯的皇帝梦做的兴致正高,怎么会答应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缓办呢?于是他便指使陆征祥据理说明不能缓办原由。
45、 田文烈字焕亭,湖北汉阳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曾随袁世凯到朝鲜任军中文案,其人有北洋老前辈之称。
46、 袁世凯还不敢撤,都是同朝为臣的哥们儿,我怎么抹下这个脸把你撤了呢?于是他就称帝,认为称帝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称帝以后问题更大。
47、 原来是洪宪帝制的拥趸阮忠枢,这位袁世凯曾经的手下红人却力排众议,称张勋此番举动,虽然近于粗率,却不失为烈烈轰轰之好汉。
48、 进见持续的时间很短,周树人一生也只见过袁世凯这一面。
49、 袁世凯孙女婿口述:袁家三代旧事。
50、 光绪二年(1876年)秋,袁世凯与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