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遞鋪的读音 急遞鋪的意思

急递铺 急递铺是我国元、明、清时期专司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接力传送,昼夜不停,是急递铺通信的显著特点。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设置急递铺,它成为专一的、全国性的官方通信组织,除传递官方文书外,并不担负驿站所承担的运送物资和接待过往官员的任务。《元史·兵制》称:“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至元九年(1272年)曾一度改名为“通远铺”,不久仍恢复旧称。元代每10里、15里或25里设一急递铺,形成沟通全国的通信网络。铺兵昼夜不分,在铺值班,遇有公文到达,立即出发走递,程限一般为每昼夜行400里。元代创立的“长引隔眼”(我国最早的排单)、“封缄规定”、“入递制度”等等,均为明、清两代继承。明代的急递铺创于洪武元年(1368年),基本沿袭元制,据估计,全国约设置急递铺14,000余所。清代的邮驿主要由驿、站、塘、台、所、铺六种组织形式构成,各有其职责范围。铺即递铺,也叫急递铺,是传送普通公文的组织。据《清光绪会典》载,全国18个省有递铺13,935处,铺兵44,643人。咸丰四年(1845年),清政府大规模裁减递铺经费,使递铺元气大伤。加上递铺传送公文,全靠人力行走,速度缓慢,难以保证时效等原因,终于衰落下去。1896年,大清邮政正式开办,递铺的作用日渐消失。

“急遞鋪”的读音

拼音读音
[jí dì pù]
汉字注音:
ㄐㄧˊ ㄉㄧˋ ㄆㄨˋ
简繁字形:
急递铺
是否常用:

“急遞鋪”的单字解释

】:1.急躁;着急:急性子。急着赶路。2.使着急:眼看要开演了,小王还不来,真急人。3.匆促;迅速。与“缓”相对: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况严重:急事。情况紧急。5.紧急严重的事情:救急。当务之急。6.热心做;热心帮助: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同“”。
】:[pū]1.古銅器之一種。豆屬。2.陳列;布置。3.展開;攤平。4.披掛;覆蓋。5.鋪敘。6.布;宣揚。7.潽,溢出。8.量詞。多用以表示面積或體積較大的物量。9.鋪首。著於門上的銜環獸面。10.象聲詞。11.同“”。病苦。12.同“”。鋤田去草的農具。13.同“”。[pù]1.臥具;床鋪。2.商店。3.驛站。

“急遞鋪”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金﹑元﹑明代传递文书的驿站。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设一铺,每铺设铺司一人,铺兵四﹑五人至十人。凡遇官府公文至,即行递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

辞典解释

急递铺  jí dì pù  ㄐㄧˊ ㄉㄧˋ ㄆㄨˋ  

驿站。
《元史.卷一○一.兵志四》:「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
《西游记.第三五回》:「我老孙再不曾住脚,比急递铺的铺兵还甚。」

网络解释

急递铺

急递铺是我国元、明、清时期专司传递官方文书的通信组织。接力传送,昼夜不停,是急递铺通信的显著特点。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设置急递铺,它成为专一的、全国性的官方通信组织,除传递官方文书外,并不担负驿站所承担的运送物资和接待过往官员的任务。《元史·兵制》称:“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至元九年(1272年)曾一度改名为“通远铺”,不久仍恢复旧称。元代每10里、15里或25里设一急递铺,形成沟通全国的通信网络。铺兵昼夜不分,在铺值班,遇有公文到达,立即出发走递,程限一般为每昼夜行400里。元代创立的“长引隔眼”(我国最早的排单)、“封缄规定”、“入递制度”等等,均为明、清两代继承。明代的急递铺创于洪武元年(1368年),基本沿袭元制,据估计,全国约设置急递铺14,000余所。清代的邮驿主要由驿、站、塘、台、所、铺六种组织形式构成,各有其职责范围。铺即递铺,也叫急递铺,是传送普通公文的组织。据《清光绪会典》载,全国18个省有递铺13,935处,铺兵44,643人。咸丰四年(1845年),清政府大规模裁减递铺经费,使递铺元气大伤。加上递铺传送公文,全靠人力行走,速度缓慢,难以保证时效等原因,终于衰落下去。1896年,大清邮政正式开办,递铺的作用日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