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之鑒的读音 知人之鑒的意思
【解释】同“ 知人之明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颍川 司马徽 清雅有知人之鉴。”《北史·高构传》:“所举荐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后皆自致公辅,论者称 构 有知人之鉴。”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时称 ? 有知人之鉴。”
- 知
- 人
- 之
- 鑒
“知人之鑒”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zhī rén zhī jiàn]
- 汉字注音:
- ㄓ ㄖㄣˊ ㄓ ㄐㄧㄢˋ
- 简繁字形:
- 知人之鉴
- 是否常用:
- 否
“知人之鑒”的单字解释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鑒】:同“鉴”。
“知人之鑒”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同"知人之明"。
网络解释
【解释】同“ 知人之明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颍川 司马徽 清雅有知人之鉴。”《北史·高构传》:“所举荐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后皆自致公辅,论者称 构 有知人之鉴。”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时称 ? 有知人之鉴。”
基本解释
1.同"知人之明"。【解释】同“ 知人之明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颍川 司马徽 清雅有知人之鉴。”《北史·高构传》:“所举荐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后皆自致公辅,论者称 构 有知人之鉴。” 唐 刘肃 《大唐新语·知微》:“时称 ? 有知人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