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的读音 马家窑文化的意思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 马
- 家
- 窑
- 文
- 化
“马家窑文化”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mǎ jiā yáo wén huà]
- 汉字注音:
- ㄇㄚˇ ㄐㄧㄚ ㄧㄠˊ ㄨㄣˊ ㄏㄨㄚˋ
- 简繁字形:
- 馬家窯文化
- 是否常用:
- 否
“马家窑文化”的单字解释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窑】:1.烧制砖瓦陶瓷等物的建筑物:砖窑。2.土法采煤开凿的洞:煤窑。3.窑洞,在坡上挖成的供人居住的洞。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马家窑文化”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我国新石器时代晩期的一种文化。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故名。生产以农业为主,使用石器和骨器。陶器常绘有黑色的花纹,图案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 辞典解释
马家窑文化 mǎ jiā yáo wén huà ㄇㄚˇ ㄐㄧㄚ ㄧㄠˊ ㄨㄣˊ ㄏㄨㄚˋ 一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民国十二年首次于甘肃临洮马家窑发现。除土陶、石器之外,还发现窖穴,房屋和墓地。陶器常绘有黑、红色花纹,纹饰繁复缛丽,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石器多为铲、镰刀等农具。分布地区在今洮河、大夏河与青海的湟水流域一带。
网络解释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基本解释
我国新石器时代晩期的一种文化。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故名。生产以农业为主,使用石器和骨器。陶器常绘有黑色的花纹,图案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辞典解释
马家窑文化 mǎ jiā yáo wén huà ㄇㄚˇ ㄐㄧㄚ ㄧㄠˊ ㄨㄣˊ ㄏㄨㄚˋ一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民国十二年首次于甘肃临洮马家窑发现。除土陶、石器之外,还发现窖穴,房屋和墓地。陶器常绘有黑、红色花纹,纹饰繁复缛丽,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石器多为铲、镰刀等农具。分布地区在今洮河、大夏河与青海的湟水流域一带。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马家窑文化”的相关词语
马上
马克思主义
马路
人马
罗马
马列主义
马车
马驹
下马
兵马
走马
司马
马虎
马铃薯
野马
马拉松
战马
骏马
马列
赛马
国家
大家
家庭
家里
作家
专家
科学家
家长
艺术家
家乡
家属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画家
人家
企业家
家人
国家机关
家伙
自家
窑洞
煤窑
砖窑
官窑
窑姐儿
炭窑
瓷窑
窑坑
装窑
窑葬
窑门
窑工
窑口
窑子
竖窑
破瓦寒窑
灰窑
土窑子
建窑
西窑
文化
文学
文艺
文章
文明
文字
文件
正文
精神文明
文物
中文
论文
人文
文献
散文
文人
物质文明
文化大革命
天文
征文
文化
变化
现代化
深化
转化
强化
优化
绿化
化学
工业化
规范化
恶化
化肥
化工
化解
多元化
消化
化石
标准化
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