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bá zhī zhì
成语解释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人的意志
成语出处《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成语例句
繁体字形 不拔之志
英文翻译unflinching will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键词
【不字的详细解释】:[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拔字的详细解释】:1.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拔草。拔剑。拔刺。拔了一颗牙。拔了祸根。2.吸出(毒气等):拔毒。拔火。拔罐子。3.挑选(多指人才):选拔。4.向高提:拔嗓子。5.超出;高出:海拔。出类拔萃。6.夺取;攻克(据点、城池等):连拔敌军三个据点。7.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8.姓。
【之字的详细解释】: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志字的详细解释】: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古之成大事者,唯有超世之才,有坚忍不拔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也。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