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zhèn zhǔ zhī wēi
成语解释威:威势。使君主畏忌的威势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成语例句《晋书·傅咸传》:“杨骏有震主之威,委任亲戚,此天下所以喧哗,今之处重,宜反此失。”
繁体字形 震主之威
英文翻译The power of the shaker
成语故事
成语分类
成语关键词
【震字的详细解释】:1.震动:地震。震耳欲聋。威震四方。2.特指地震:震源。防震棚。又连着震了几次。3.情绪过分激动:震惊。震怒。4.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见〖八卦〗。5.姓。
【主字的详细解释】:1.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3.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预示:早霞主雨。7.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8.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姓。
【之字的详细解释】: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威字的详细解释】: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信。威严。示威。助威。狐假虎威。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威逼。威吓。威胁。3.姓。
车匪路霸受到严惩,人民无不震主之威。
今挟不赏之功,戴震主之威,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
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
燕帖木儿在当权之时,挟震主之威,作事肆无忌惮,消奢淫逸无度。
但杀了人家两个哥哥而又在殿下称臣,挟震主之威,据上流之重,以古推之,免祸太难呵。
而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的震主之威早已经耿耿于怀了据传,一日万历读书,念到“色勃如也”。
蒋办事素来果断干练,当他意识到戴笠有权重震主之威时,立即毫不犹豫地采取抑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