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的成语

声载道

成语拼音:yuàn shēng zài dào

成语解释:载:充满;道:道路。的声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声载道。”

入骨髓

成语拼音:hèn rù gǔ suí

成语解释:从骨髓里仇某人某事。形容痛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缪公之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主人

成语拼音:dào yuàn zhǔ rén

成语解释:比喻奸恶的人正直的人。同“盗憎主人”。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苑 敬慎》:“盗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气冲天

成语拼音:yuàn qì chōng tiān

成语解释: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愤情绪极大。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精忠记 应真》:“今下方黑气冲天,我佛慧眼一观,乃是临安秦桧屈陷忠臣岳飞父子,幽魂不散,气冲天。”

埋天

成语拼音:mán tiān yuàn dì

成语解释:抱天,埋地。形容对什么都抱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地。”

新仇旧

成语拼音:xīn chóu jiù hèn

成语解释:新仇加旧。形容仇深。
成语出处: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之入骨

成语拼音:hèn zhī rù gǔ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所对象。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极深。
成语出处: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之入骨,剧于血仇。”

人神共愤

成语拼音:rén shén gòng fèn

成语解释:人和神都愤。形容民愤极大。
成语出处:《旧唐书 于頔传》:“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食肉寝皮

成语拼音:shí ròu qǐn pí

成语解释:吃他们的肉;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形容对敌的深仇大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新愁旧

成语拼音:xīn chóu jiù hèn

成语解释:谓对现状和往事都感到烦恼和。极言愁之深。
成语出处:唐·韩偓《三月》诗:“新愁旧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白华之

成语拼音:bái huá zhī yuàn

成语解释:指女子失宠之哀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白华》:“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

不共戴天

成语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成语解释:共:共同;戴:顶着。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极深;誓不两立。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誓不两立

成语拼音: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极深。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痛入骨髓

成语拼音:tòng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或悲伤之极。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咬牙切齿

成语拼音:yǎo yá qiè chǐ

成语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形容愤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成语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眼中钉

成语拼音:yǎn zhōng dīng

成语解释: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的人。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枕戈泣血

成语拼音:zhěn gē qì xuè

成语解释:枕着兵器,哭泣见血。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杀敌雪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白头之叹

成语拼音:bái tóu zhī tàn

成语解释: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

挫骨扬灰

成语拼音:cuò gǔ yáng huī

成语解释: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之极深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腹诽心谤

成语拼音:fù fěi xīn bàng

成语解释: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