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前什么后的成语
成语出处: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成语出处:《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成语出处:王树元《杜鹃山》第五场:“鞍前马后跟你跑,出生入死为你干。”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仰见天朝制度维新,超前轶后,洵为万万年不易良规。”
成语出处:宋 楼钥《跋刘杼山帖》:“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独谓杼山先生之书光前绝后,尤秘宝之。”
成语出处: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只是老朱有些任性,敢作敢为,再不思前虑后,小弟每每与他说好话,他再不肯听。”
成语出处:晋·卫铄《笔阵图》:“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成语出处: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成语出处: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1回:“伍星把朱吉利害之言,前前后后一一说了。”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如此下手,更莫思前算后,计较商量。”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成语出处:巴金《春》:“觉民气得没有办法,他不再想前顾后地思索了。”
成语出处: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
成语出处: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故得圣人之意。”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只要这等通前澈后一算,就知道这书不是脱岔露空了。”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三折:“响当当喝号提铃,唬的我褪前擦后不敢行。”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成语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
成语出处: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只顾得眼前一点,不晓得瞻前虑后。”
成语出处: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老林说》:“鉴前毖后,通三省而筹之,为曲突徙薪之计,建久安长治之谋。”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良价禅师》:“苦哉苦哉,今时人例皆如此,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将为自己,佛法平沉,此之是也。”
成语出处:《平妖传》第十一回:“先从左壁上起,将手捻定,通前至后,凡有字处,次等拂过,共一十三张。”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玉娇梨》第14回:“又缘道途修阻,不能趋侍膝前,仰承教训,遂致孤身流落,有堕家声。瞻前思后,惭愧何堪!”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4卷:“君子周而不比,周是遍,人前背后都如此。”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叶正则书》之四:“大家讲究到底,大开眼看觑,大开口说话,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说不说,做三日新妇子模样,不亦快哉!”
成语出处: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 罗邺》:“而跋前踕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后”。
成语拼音:chāo qián jué hòu
成语解释:谓超越前人,以后也无一可相比。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野叟曝言》六九回:“飞娘咋舌惊叹道:‘天下有这等奇烈女子,守节不变,犹人所能,至宁死而不显,婆婆之失,则真可超前绝后矣。’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绝后光前”李善注引《晋起居注·安帝诏》曰:“元功盛德,超前绝后。”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缘度日的好。”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贾政便也生气,说:‘往常还好,怎么今日不齐集至此?’抬头看那执事,却是搀前落后。”
成语出处:《旧唐书·王方庆传》:“览古人成败之所由,鉴既往存亡之异轨,覆前戒后,居安思危。”
成语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成语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 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成语出处: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