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害的成语
成语拼音:āi ér bù shāng
成语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第43卷:“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成语出处:宋 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上集贤文相书》:“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成语出处:《晋书·孝愍帝纪》:“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乎。”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败材伤锦,所宜至虑。”
成语拼音:liǎng bài jù shāng
成语解释: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成语出处: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成语出处:《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2回:“我与将军以勇力齐名,好汉惜好汉,何忍自相戕贼乎?”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成语出处: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对簿》:“僵桃代李诚无与,摧花斫柳夫何取?”
成语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某本非风流佳客,谬称浪子端庄,……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
成语出处:汉 扬雄《太玄 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我原不欲如此,但出于无奈,方走这条苦肉计。”
成语出处:唐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