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的成语
成语出处:唐 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传山右阎氏之绪学,求二帝三王之微言大指,闵秦火之郁俨,悼孔泽之不完具。”
成语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成语出处:《尚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成语出处:
成语出处:王国维《人间词话》二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
成语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词曲赋》:“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堪言状的。”
成语出处:元·德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夫《坛经》者,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南柯记 漫遣》:“自家扬州城中有名的一个溜二便是。一生浪荡,半世风流。但是晦气的人家,便请我撮科打哄;不管有趣的子弟,都与他钻懒帮闲。”
成语出处:《南齐书·檀超传》:“超少好文学,放诞任气。”
成语拼音:pī qiú fù xīn
成语解释:汉王充《论衡·书虚》:“传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负薪”为高士孤高清廉,
成语出处:东汉·王充《论衡·书虚》:“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成语出处: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聩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说。”
成语出处: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成语出处:《宋史 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成语出处:《晋书·王恭传》:“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惮而忿之。”
成语出处:《左传 文公十八年》:“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杜预注:“靖,安也;庸,用也;回,邪也。”
成语出处: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