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取字的成语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
成语出处: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成语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任安》:“性以洁白为治,情以得志为乐,性治情得,体道而不忧,彼弃我取,与时而无争。”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秦妃子既能标新取异,剪彩为花,与湖山增胜。”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语出处:宋·秦观《李固论》:“其大臣如张禹、孔光辈皆持禄取容,偷为一切之计。”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呵,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用兵岁久,生民疲弊,苟非出奇取胜,大功何由可成!”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语出处:《史记 平准书八》:“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成语出处:明 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
成语拼音:duàn zhāng qǔ yì
成语解释: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成语出处: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成语出处:《新唐书 杨再思传》:“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
成语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成语出处:《金史 本纪第六世宗》:“以辅朕之不逮,慎毋阿顺取容。”
成语出处:《南史 孝义传下 陶季直》:“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肆其凶忿。”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君道》:“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