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西字的成语

拆东补西

成语拼音:chāi dōng bǔ xī

成语解释: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
成语出处: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

拆东墙补西

成语拼音: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

成语解释: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
成语出处:《中国民歌资料 纳布鞋》:“拆东墙,补西墙,先要顾前方。”

西补东

成语拼音:chāi xī bǔ dōng

成语解释:见“拆东补西”。
成语出处:唐·寒山《诗》:“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与道殊悬运,拆西补东尔。”

东捱西

成语拼音:dōng ái xī wèn

成语解释:谓四处探问、打听。
成语出处:《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

东挨西

成语拼音:dōng āi xī zhuàng

成语解释:同“东奔西撞”。
成语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终日间靠着些东涂西沫,东挨西撞,也济不得甚事。”

东补西

成语拼音:dōng bǔ xī còu

成语解释: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同“东挪西凑”。
成语出处:朱自清《哀互生》:“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还得跑北京,跑南京。”

东奔西

成语拼音:dōng bēn xī cuàn

成语解释:同“东逃西窜”。
成语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钱塘县派差去查过,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践踏田禾。”

东播西

成语拼音:dōng bō xī liú

成语解释:谓流落四方。
成语出处: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扬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东奔西

成语拼音:dōng bēn xī pǎo

成语解释:指到处奔波
成语出处:杨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

东奔西

成语拼音:dōng bēn xī táo

成语解释:同“东逃西窜”。
成语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

东奔西

成语拼音:dōng bēn xī xiàng

成语解释:谓各奔东西,互不相关。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东奔西向,我就养遍濮州城,你也难来拦当。”

东奔西

成语拼音:dōng bēn xī zǒu

成语解释: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
成语出处:元 魏初《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东奔西

成语拼音:dōng bēn xī zhuàng

成语解释: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成语出处:明·高濂《玉簪记·依亲》:“骤然起兵戈,扰攘。卷尘飞,东奔西撞,娇儿拆散知何往?”

东扯葫芦西扯瓢

成语拼音: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

成语解释:说话东扯西
成语出处:柯蓝《浏河十八弯》:“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东猜西

成语拼音:dōng cāi xī chuāi

成语解释:谓多方猜测。
成语出处:清·袁枚《与杨兰坡明府书》:“然李义山《锦瑟》一篇,宁使后人东猜西揣,聚讼纷纷,而当时绝不多下一注,亦可想见古人之落落大方矣。”

东驰西

成语拼音:dōng chí xī chěng

成语解释:同“东奔西走”。
成语出处:清·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电传消息,或两国议和,交涉问题,而调查员东驰西骋,察其人心舆论,以知其彼此方针。”

东藏西

成语拼音:dōng cáng xī duǒ

成语解释: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东闯西

成语拼音:dōng chuǎng xī duó

成语解释:谓盲目地四处闯荡。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六:“他很想跑开,但想到不吴芝生作伴,到底比起独自东闯西踱较为‘有聊’,便又舍不得走。”

东驰西

成语拼音:dōng chí xī jī

成语解释:谓指挥不统一,几路军队各自行动。
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各专责成,互相援应,毋东驰西击,各不相顾。”

东冲西

成语拼音:dōng chōng xī jué

成语解释:形容洪水四处冲决泛滥。
成语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以便运耳。南行非河之本性,东冲西决,率无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