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行为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松下行为伴”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山中问月》,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ōng xià xíng wéi bà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全诗阅读

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
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
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


诗词类型:

《山中问月》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中问月》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山中问月》中文译文:
为问长安的月亮,
谁教它不离开?
曾经随着飞行的帷幕来到这里,
现在照耀进山中。
借助秋天的广阔怀抱,
停留在夜晚里睡得迟。
它像是回到了故乡国家,
仿佛与亲人好友对话。
在松树下行走作伴,
在溪水边坐下有约定。
千山万壑,
无处不与它相随。

诗意和赏析:
《山中问月》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中的月亮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思考和想象。诗人在山中静观夜空中的月亮,不禁产生了几个问题:谁能让月亮不离开长安?为什么它从过去随着飞行的帷幕来到山中,而现在又照耀在山中?

诗中的月亮被赋予了人的特质和情感。诗人形容月亮像是回到了故乡国家,仿佛与亲人好友交谈。他将自己比作松树下行走的伴侣,与月亮在溪水边约定相见。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亲人友人的眷恋之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感悟。诗中的月亮象征着远离的故乡和亲人,而诗人对月亮的追问和联想则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整首诗词意境宁静优美,给人一种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感。

《山中问月》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shān zhōng wèn yuè
山中问月

wèi wèn cháng ān yuè, shuí jiào bù xiāng lí?
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
xī suí fēi gài chù, jīn zhào rù shān shí.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
jiè zhù qiū huái kuàng, liú lián yè wò chí.
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
rú guī jiù xiāng guó, shì duì hǎo qīn zhī.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sōng xià xíng wéi bàn, xī tóu zuò yǒu qī.
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
qiān yán jiāng wàn hè, wú chǔ bù xiāng suí.
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

“松下行为伴”平仄韵脚


拼音:sōng xià xíng wéi bàn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仄韵) 上声十四旱  (仄韵) 去声十五翰  

网友评论



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