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师唱谁家曲》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师唱谁家曲,
宗风嗣阿谁。
借君拍板与门槌。
我也逢场作戏,
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
山僧莫眨眉。
却愁弥勒下生迟。
不见老婆三五,
少年时。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调侃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各种角色和场景,暗示着人们在社会中的扮演和自我认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运用戏剧元素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和人生境遇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师唱谁家曲”,描绘了一位歌唱家出场的情景,引出了后面的反问,“宗风嗣阿谁”。这里的“宗风”指的是传统文化的风格和传承,而“阿谁”则是对不明确的人物的提问。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在暗示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身份认同的追问和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在社会中扮演角色的无奈和对于人生的戏谑态度。他暗示自己像是一个演员,需要借助别人的掌声和指导,才能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合乎规范。这也可以理解为对现实世界中虚伪和表面功夫的嘲讽。
随后的两句“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通过对溪女和山僧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中人们的虚伪和伪装。溪女偷偷地瞥眼,山僧却假装不动声色,这里表达了对人们表面行为和真实内心的对比和思考。
最后两句“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诗人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和生活中遗憾的思考。诗人担心自己来世转世为弥勒佛下凡的时机会很晚,无法见到自己的妻子和年少时的美好时光,从而暗示了对于时间的无奈和对于人生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戏剧化的手法和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现实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它揭示了社会中人们的虚伪和伪装,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生活遗憾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nán gē zǐ
南歌子
shī chàng shuí jiā qū, zōng fēng sì ā shuí.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jiè jūn pāi bǎn yǔ mén chuí.
借君拍板与门槌。
wǒ yě féng chǎng zuò xì mò xiāng yí.
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xī nǚ fāng tōu yǎn, shān sēng mò zhǎ méi.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
què chóu mí lè xià shēng chí.
却愁弥勒下生迟。
bú jiàn lǎo pó sān wǔ shào nián shí.
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拼音:bú jiàn lǎo pó sān wǔ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