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与蟪蛄语春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如与蟪蛄语春秋”出自宋代苏轼的《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ú yǔ huì gū yǔ chūn qi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全诗阅读

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
试令江湖处城市,却似麋鹿游汀洲。
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
公卿故旧留不得,遇所得意终年留。
君不见抛官彭泽令,琴无弦,巾有酒,醉欲眠时遣客休。


诗词类型: 西湖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市不识江湖幽,
如与蟪蛄语春秋。
试令江湖处城市,
却似麋鹿游汀洲。
高人无心无不可,
得坎且止乘流浮。
公卿故旧留不得,
遇所得意终年留。
君不见抛官彭泽令,
琴无弦,巾有酒,
醉欲眠时遣客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江湖和城市之间的差异以及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人认为城市的人们无法体会到江湖的幽静和悠远,就像是与蟪蛄(一种虫子)说春秋一样,无法互相理解。诗人试图将江湖的人放置于城市中,却仿佛麋鹿在汀洲上游荡,显得格格不入。他认为高人无拘无束,顺应潮流而行,而官场上的公卿则无法保留旧日的情谊,只有在得意之时才会留心交游。最后,诗人引用了彭泽令抛官的事例,形容自己像一把没有琴弦的琴,虽有酒可以醉眠,但当想要休息时,也只能遣散客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江湖和城市的不同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之情。诗人将江湖和城市相对立,城市象征着繁忙、功利,而江湖则象征着宁静、自由。通过与蟪蛄的对话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和城市人之间的隔阂和沟通的困难。诗人试图将江湖的人放置于城市中,却发现他们仿佛是麋鹿游荡于汀洲,无法适应城市的喧嚣和束缚。诗人对高人的赞颂,展示了他对自由自在、顺应潮流的生活态度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彭泽令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和无奈,通过琴无弦、巾有酒的描写,表达了醉眠时的无奈和遣散客人的希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对官场束缚的反思。诗人以江湖和城市、高人和公卿的对比,揭示了不同人生境遇下的差异,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官场和功利的厌倦之情。同时,通过具体的形象描写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意境感受,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悟。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hé cài zhǔn láng zhōng jiàn yāo yóu xī hú sān shǒu
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

chéng shì bù shí jiāng hú yōu, rú yǔ huì gū yǔ chūn qiū.
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
shì lìng jiāng hú chù chéng shì, què shì mí lù yóu tīng zhōu.
试令江湖处城市,却似麋鹿游汀洲。
gāo rén wú xīn wú bù kě, dé kǎn qiě zhǐ chéng liú fú.
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
gōng qīng gù jiù liú bù dé, yù suǒ de yì zhōng nián liú.
公卿故旧留不得,遇所得意终年留。
jūn bú jiàn pāo guān péng zé lìng, qín wú xián,
君不见抛官彭泽令,琴无弦,
jīn yǒu jiǔ, zuì yù mián shí qiǎn kè xiū.
巾有酒,醉欲眠时遣客休。

“如与蟪蛄语春秋”平仄韵脚


拼音:rú yǔ huì gū yǔ chūn qiū

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网友评论



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