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焉抚耒耜”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怅焉抚耒耜”出自宋代苏轼的《籴米》,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àng yān fǔ lěi sì,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全诗阅读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
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
怅焉抚耒耜,谁复识此意。


诗词类型:

《籴米》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籴米》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
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
怅焉抚耒耜,谁复识此意。

中文译文:

用籴米来买束薪,百货交易之市。
不是因为从事农耕和砍柴,饱食却缺乏滋味。
再次拜求邦君,希望得到一片土地。
明白非嘲笑过去的梦境,用食物的力量免去内心的愧疚。
春天的秧苗何时开花,夏季的稗子竟已成熟。
悲哀地摸着耒耜和锄头,又有谁能领悟其中的深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触动。诗人以贫困的农民为主题,写出了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以谷物交换柴薪的艰辛。他们没有耕种和砍柴的机会,所以即使吃饱,食物也缺乏滋味,生活的乏味和无奈感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向国君再次恳求一片土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困境。他认识到过去的梦境只是一种幻想,现实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诗句中提到的春天的秧苗何时开花、夏季的稗子已经成熟,以及作者摸着耒耜和锄头的描写,都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贫困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现象的关注,并呼吁国君给予他们一片土地的机会。诗中的深意在于探讨生活的困境和个体的力量,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籴米》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dí mǐ
籴米

dí mǐ mǎi shù xīn, bǎi wù zī zhī shì.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bù yuán gēng qiáo dé, bǎo shí shū shǎo wèi.
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
zài bài qǐng bāng jūn, yuàn shòu yī chán dì.
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
zhī fēi xiào zuó mèng, shí lì miǎn nèi kuì.
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
chūn yāng jǐ shí huā, xià bài hū yǐ suì.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
chàng yān fǔ lěi sì, shuí fù shí cǐ yì.
怅焉抚耒耜,谁复识此意。

“怅焉抚耒耜”平仄韵脚


拼音:chàng yān fǔ lěi sì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网友评论



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