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颐赴建州钱监求诗及草书》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曾在武功认识你,寒冷的厅堂里夜晚共饮。酒杯空了,蜡烛烧尽,话语却不断,疲倦的仆人站立入睡在僵硬的屏风前。丁宁劝我学习不要停止,他自称是方瞳翁的亲传弟子。唉,可惜我听到道理却没有早早觉悟,醉酒时的梦境颠倒迷离,像是跟着盲人和聋子一样。近来忧愁和困苦不断剥夺我的意志,我的心情变得冷落凄凉,像霜中的蓬草一样。我羡慕你,你的容颜逐渐少年,外表渐渐减少,内在却充实。我的思绪像河车拉水一样涌入我的脑海,丹砂附着火焰染红了我的脸颊。我们在大梁相遇又东行,只是不知何时能够离开这个笼子。我还没能够请求勾漏令的允许,官府似乎只给了我锡和铜。我留下这首诗在河上,以慰离别之情,但我的草书却匆匆未能完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与王颐在建州钱监相遇的情景,并表达了苏轼的感慨和希望。诗中,苏轼回忆起与王颐在武功相识的过去,描述了两人在寒厅夜晚共饮的情景。酒杯空了、蜡烛烧尽,他们的对话却不断,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心灵的交流。然而,苏轼在醉酒时的梦境中感到困惑和迷茫,他意识到自己对道理的理解来得晚,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诗中还表达了苏轼内心的忧愁和困苦,他感到自己的意志被剥夺,生活变得萧索和凄凉。与此同时,他羡慕王颐,看到他逐渐变老,但内心却越发充实。这种羡慕并非外表的年轻,而是内在的丰富和成长。苏轼感觉自己无法摆脱思绪的困扰,就像河车挽水一样,思绪不断涌入他的脑海,同时他的脸颊也被焦虑和烦恼染红。
最后,苏轼表达了对与王颐相聚的渴望,希望能够早日离开眼下的困境,摆脱樊笼的束缚。他也希望能够获得勾漏令的允许,以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学习,但官府似乎只给了他一些微不足道的奖励和支持。
整首诗词以苏轼自身的经历和情感为基础,表达了他对友谊、学习和人生的思考。他通过与王颐的交流和对自己的反思,展示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学习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夜晚的饮酒场景和苏轼的内心感受,诗人将读者带入他的世界,分享他的忧愁、困惑和希望。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如酒阑烛尽、倦仆立寐、河车挽水等,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友谊、学习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困境的抱怨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对内心的反思和情感的抒发,他传达了一种深情而真实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与他产生共鸣。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展示了苏轼作为文人的独特风采和情感表达能力。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wáng yí fù jiàn zhōu qián jiān qiú shī jí cǎo shū
王颐赴建州钱监求诗及草书
wǒ xī shí zi zì wǔ gōng, hán tīng yè yǔ zūn jiǔ tóng.
我昔识子自武功,寒厅夜语樽酒同。
jiǔ lán zhú jǐn yǔ bù jìn, juàn pū lì mèi jiāng píng fēng.
酒阑烛尽语不尽,倦仆立寐僵屏风。
dīng níng quàn xué bù sǐ jué, zì yán qīn shòu fāng tóng wēng.
丁宁劝学不死诀,自言亲受方瞳翁。
jiē yú wén dào bù zǎo wù, zuì mèng diān dǎo suí máng lóng.
嗟余闻道不早悟,醉梦颠倒随盲聋。
ěr lái yōu huàn kǔ cuī bō, yì sī xiāo suǒ rú shuāng péng.
迩来忧患苦摧剥,意思萧索如霜蓬。
xiàn jūn yán sè yù shào zhuàng, wài mù jiàn shǎo yóu zhōng chōng.
羡君颜色愈少壮,外慕渐少由中充。
hé chē wǎn shuǐ guàn nǎo hēi, dān shā fú huǒ rù jiá hóng.
河车挽水灌脑黑,丹砂伏火入颊红。
dà liáng xiāng féng yòu dōng qù, dàn dào hé rì cí fán lóng.
大梁相逢又东去,但道何日辞樊笼。
wèi néng biàn qǐ gōu lòu lìng, guān cáo shì shì xī yǔ tóng.
未能便乞勾漏令,官曹似是锡与铜。
liú shī hé shàng wèi lí bié, cǎo shū wèi xiá yuán cōng cōng.
留诗河上慰离别,草书未暇缘匆匆。
“丹砂伏火入颊红”平仄韵脚
拼音:dān shā fú huǒ rù jiá hó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网友评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