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使吴儿怨不留”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空使吴儿怨不留”出自宋代苏轼的《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ōng shǐ wú ér yuàn bù li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全诗阅读

羡君超然鸾鹤姿,江湖欲下还飞去。
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
门前江水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
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


诗词类型: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羡君超然鸾鹤姿,
江湖欲下还飞去。
空使吴儿怨不留,
青山漫漫七闽路。
门前江水去掀天,
寺后清池碧玉环。
君如大江日千里,
我如此水千山底。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张职方吉甫前往闽漕六和寺创作的。诗中表达了对张职方吉甫超然出尘的风采的羡慕,他即将离开江湖,却仍然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苏轼感叹自己无法留住这位有才华的吴儿,而青山漫漫的七闽路将会成为他们分别的道路。诗中描绘了门前江水奔流的景象,仿佛掀起了天空,而寺后的清池则像碧玉一般环绕。苏轼将张职方吉甫比作大江,日行千里,而将自己比作这条江水,沉默在千山之下。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的典型风格展现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苏轼对张职方吉甫的超然风姿表示了羡慕和赞叹,他将张职方吉甫比作鸾鹤,形容其飞扬的气质和独立的个性。诗中的江湖象征着浩渺的世界,而张职方吉甫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苏轼感叹自己无法留住这位才子,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中的描写充满了自然景色的意象,通过门前的江水和寺后的清池,展示了苏轼对离别场景的感受。江水的奔流掀起天空,寺后的清池如同碧玉环绕,这些景物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苏轼内心的激动和思绪的纷繁。

最后两句诗以比喻手法点明了苏轼和张职方吉甫的差距。苏轼将张职方吉甫比作大江,日行千里,而将自己比作这条江水,沉默在千山之下。这种自我贬损的表达增加了离别情感的痛苦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离别之情,描绘了江湖的壮丽景色,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展示了苏轼内心的复杂情感。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zhāng zhí fāng jí fǔ fù mǐn cáo liù hé sì zhōng zuò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

xiàn jūn chāo rán luán hè zī, jiāng hú yù xià hái fēi qù.
羡君超然鸾鹤姿,江湖欲下还飞去。
kōng shǐ wú ér yuàn bù liú, qīng shān màn màn qī mǐn lù.
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
mén qián jiāng shuǐ qù xiān tiān, sì hòu qīng chí bì yù huán.
门前江水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
jūn rú dà jiāng rì qiān lǐ, wǒ rú cǐ shuǐ qiān shān dǐ.
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

“空使吴儿怨不留”平仄韵脚


拼音:kōng shǐ wú ér yuàn bù liú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网友评论



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