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青山杳霭中”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只有青山杳霭中”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yǒu qīng shān yǎo ǎi zhō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全诗阅读

当年大白此相浮,老守娱宾得二丘。
(郡人有闾丘公。
太守王规父尝云:不谒虎丘,即谒闾丘。
规父,忠玉伯父也。
)白发重来故人尽,空余丛桂小山幽。
青盖红旗映玉山,新诗小草落玄泉。
风流使者人争看,知有真娘立道边。
(虎丘中路有真娘墓。
)舞衣歌扇转头空,只有青山杳霭中
莫共吴王斗百草,使君未敢借惊鸿。


诗词类型: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年大白此相浮,
老守娱宾得二丘。
白发重来故人尽,
空余丛桂小山幽。
青盖红旗映玉山,
新诗小草落玄泉。
风流使者人争看,
知有真娘立道边。
舞衣歌扇转头空,
只有青山杳霭中。
莫共吴王斗百草,
使君未敢借惊鸿。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游览虎丘时的场景和感受。诗中展现了岁月的流转,故人逝去,只留下空余的丛桂和幽静的小山。诗人称赞了虎丘的美景,以及在那里所写的新诗,仿佛小草洒落在幽深的玄泉旁。诗人提到了虎丘中的真娘墓,表示对历史和传说的了解,并表达了对真娘的敬仰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感叹自己的舞蹈和歌唱虽然优美,却只在青山杳霭之间回荡,没有人能共赏。诗人以吴王斗百草和惊鸿的比喻,表达了自己还不敢在文学上与众多才子竞争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苏轼游览虎丘的情景,并融入了对历史和传说的了解。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白发和丛桂、青盖和红旗的描绘,突出了岁月的变迁和虎丘的美景。诗人对虎丘的景色和自己在那里创作的新诗赞美有加,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诗中提到的真娘墓和吴王斗百草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表达了对真娘的敬仰和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谦逊态度。整首诗气势豪迈,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示了苏轼的才情和对自然、历史的独特感悟。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wáng zhōng yù yóu hǔ qiū jué jù sān shǒu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三首

dāng nián dà bái cǐ xiāng fú, lǎo shǒu yú bīn dé èr qiū.
当年大白此相浮,老守娱宾得二丘。
jùn rén yǒu lǘ qiū gōng.
(郡人有闾丘公。
tài shǒu wáng guī fù cháng yún: bù yè hǔ qiū, jí yè lǘ qiū.
太守王规父尝云:不谒虎丘,即谒闾丘。
guī fù, zhōng yù bó fù yě.
规父,忠玉伯父也。
bái fà chóng lái gù rén jǐn, kòng yú cóng guì xiǎo shān yōu.
)白发重来故人尽,空余丛桂小山幽。
qīng gài hóng qí yìng yù shān, xīn shī xiǎo cǎo luò xuán quán.
青盖红旗映玉山,新诗小草落玄泉。
fēng liú shǐ zhě rén zhēng kàn, zhī yǒu zhēn niáng lì dào biān.
风流使者人争看,知有真娘立道边。
hǔ qiū zhōng lù yǒu zhēn niáng mù.
(虎丘中路有真娘墓。
wǔ yī gē shàn zhuǎn tóu kōng, zhǐ yǒu qīng shān yǎo ǎi zhōng.
)舞衣歌扇转头空,只有青山杳霭中。
mò gòng wú wáng dòu bǎi cǎo, shǐ jūn wèi gǎn jiè jīng hóng.
莫共吴王斗百草,使君未敢借惊鸿。

“只有青山杳霭中”平仄韵脚


拼音:zhǐ yǒu qīng shān yǎo ǎi zhō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去声一送  

网友评论



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