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琉璃闲照佛”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把琉璃闲照佛”出自宋代苏轼的《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bǎ liú lí xián zhào f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全诗阅读

门前歌鼓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
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


诗词类型:

《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门前歌鼓斗分朋,
一室清风冷欲冰。
不把琉璃闲照佛,
始知无尽本无灯。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上元节时经过祥符寺,发现僧人可久房的房间内没有点灯,却有一股清风吹拂的冷意。诗人触发了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越具象和物质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表达了深刻的诗意,具有哲理性质。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1. 门前歌鼓斗分朋:
这句描述了节日的热闹景象,门前歌舞喧天,各种娱乐活动争相进行。这里的“斗分朋”意味着人们分成了不同的群体,参与不同的娱乐形式。

2. 一室清风冷欲冰:
这句描绘了僧人可久房的房间内清冷的氛围,没有点燃灯火,但却有一股凉风吹拂。这种清冷的氛围与外面喧嚣热闹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静谧和超脱尘世的感觉。

3. 不把琉璃闲照佛:
这句表达了苏轼对僧人的赞叹和思考。琉璃是一种美玉,通常用来制作佛像的眼睛。这里的意思是僧人不需要依靠外界的光亮来照亮佛像,因为他自身已经具备了内心的光明和智慧。

4. 始知无尽本无灯:
这句表达了苏轼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他通过观察僧人无灯的房间,意识到人生的本质是没有尽头的,没有固定的形态或存在。这里的“灯”不仅指物质的光源,也隐喻着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

整首诗词通过对寺庙和僧人的描写,以及对外界和内心的对比,表达了对物质和虚幻的超越,探寻生命和人生真谛的思考。它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呼唤人们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的光明和智慧。

《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shàng yuán guò xiáng fú sēng kě jiǔ fáng xiāo rán wú dēng huǒ
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

mén qián gē gǔ dòu fēn péng, yī shì qīng fēng lěng yù bīng.
门前歌鼓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
bù bǎ liú lí xián zhào fú, shǐ zhī wú jìn běn wú dēng.
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

“不把琉璃闲照佛”平仄韵脚


拼音:bù bǎ liú lí xián zhào fú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五物  

网友评论



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不把琉璃闲照佛”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