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久临池无所得”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我久临池无所得”出自宋代苏轼的《宝墨亭》,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ǒ jiǔ lín chí wú suǒ de,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全诗阅读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瘱鹤铭。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诗词类型:

《宝墨亭》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宝墨亭》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宝墨亭

山阴不见换鹅经,
京口空传瘱鹤铭。
潇洒谪仙来作郡,
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
四体银钩迹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
愿观遗法快沉冥。

译文:
在山的阴影下看不到鹅群的迁徙,
京口空传着瘦弱的鹤的铭文。
洒脱的仙人来到此地担任官职,
风流的太守为这座亭子而开辟。
两篇墨迹洗去了玉蕊上的尘土,
四行银钩留下的痕迹依然鲜明。
我长久地站在池边却无所得,
愿意观看那些前人留下的法则,让我心旷神怡。

诗意:
《宝墨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亭子,作者苏轼以自己的视角和感受来表达对这个地方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山阴不见换鹅经”,暗示作者身处的地方远离繁华,没有机会目睹鹅群的迁徙,而“京口空传瘱鹤铭”则传达了一种孤寂和萧条的氛围。然而,亭子的存在给这个地方带来了一些改变,作为一名官员的太守修建了这座亭子,使其成为一道风景,吸引了仙人的到来。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文人留下的诗文的渴望,愿意通过观看他们留下的智慧和法则来获得心灵的愉悦。

赏析:
《宝墨亭》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于一处幽静亭子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山阴、换鹅经、瘱鹤铭等意象,以及潇洒谪仙、风流太守等人物形象,都展示了这座亭子的特殊与独特。通过墨迹洗去玉蕊上的尘土和银钩在纸上的痕迹,描绘了过去的文人墨客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而作者自己则站在池边无所得。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溯和对前人智慧的敬仰,体现了苏轼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于心灵愉悦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通过对于亭子的描绘,揭示了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过去智慧的向往和对于心灵宁静的渴望。整体诗意深邃而抒情,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宝墨亭》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bǎo mò tíng
宝墨亭

shān yīn bú jiàn huàn é jīng, jīng kǒu kōng chuán yì hè míng.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瘱鹤铭。
xiāo sǎ zhé xiān lái zuò jùn, fēng liú tài shǒu wèi kāi tíng.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liǎng piān yù ruǐ chén chū dí, sì tǐ yín gōu jī shàng qīng.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wǒ jiǔ lín chí wú suǒ de, yuàn guān yí fǎ kuài chén míng.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我久临池无所得”平仄韵脚


拼音:wǒ jiǔ lín chí wú suǒ de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七筱  (仄韵) 入声十三职  

网友评论



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