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能清白遗儿曹”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宋代   王安石

想能清白遗儿曹”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 诗句共7个字。

手持官牒出神皋,迎客遥知贺酒醪。
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
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诗句汉字解释

诗词:《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

手持官牒出神皋,
迎客遥知贺酒醪。
照映里门非白屋,
欺凌春草有青袍。
宦游虽晚何妨久,
饿显从来不必高。
孝友父兄家法在,
想能清白遗儿曹。

中文译文:
手持官牒走出神皋,
远远迎接客人知道是庆贺的酒醪。
照亮里门并非普通房屋,
欺凌春草的人穿着青袍。
官场经历虽然晚,却无妨持久,
贫困的显贵并非必要的高尚。
孝顺友爱、父兄的家规依然存在,
想来能够为子孙留下清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好友离别的送别之情,同时也蕴含了一些关于社会现实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中描述了作者手持官牒出神皋,远远迎接客人,表明了作者对好友即将离开的关切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庆贺之意。"手持官牒"指的是作者拿着官方文件,可能是好友被调离的文书。"迎客遥知贺酒醪"则是指作者提前预知了要庆祝的喜事,准备了酒醪来招待客人。这些细节揭示了作者对友谊的重视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诗中还描绘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欺凌。"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社会上地位高贵的人对低贱者的欺凌和侮辱。"照映里门非白屋"意味着里门照耀的不是普通百姓的房屋,而是权贵的府邸。"欺凌春草有青袍"则暗示了那些身份高贵的人对平民百姓的不公和欺凌。这种批判社会现实的意味使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关怀。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家庭价值观的肯定。"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表明作者认为即使在官场晋升较晚也无妨,贫困并不妨碍一个人的崇高品质。"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强调了孝顺友爱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友人能够保持清白,不留下污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的送别之情的描绘,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家庭价值观的肯定,展现了王安石的思想和情感。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jiāo shè zhū xiōng chú láng dōng guī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
shǒu chí guān dié chū shén gāo, yíng kè yáo zhī hè jiǔ láo.
手持官牒出神皋,迎客遥知贺酒醪。
zhào yìng lǐ mén fēi bái wū, qī líng chūn cǎo yǒu qīng páo.
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
huàn yóu suī wǎn hé fáng jiǔ, è xiǎn cóng lái bù bì gāo.
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xiào yǒu fù xiōng jiā fǎ zài, xiǎng néng qīng bái yí ér cáo.
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想能清白遗儿曹”平仄韵脚


拼音:xiǎng néng qīng bái yí ér cáo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网友评论



* “想能清白遗儿曹”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想能清白遗儿曹”出自王安石的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