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饭颗山头伴”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不寻饭颗山头伴”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忆李白》,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xún fàn kē shān tóu bà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全诗阅读

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
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
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诗词类型:

《忆李白》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忆李白》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年在宫殿中写下了赋诗,怎能相信生活在人间的时光会过得这么匆匆。明亮的月光仍然洒入江水中,青山依然葬着李白的遗骨,散发着芬芳。我不再寻找山头上的美食陪伴,却趁着汨罗江上的狂风尽情畅游。我决心要骑着巨鲸回到我的故乡,从而再次来到濯足戏水的沧浪之地。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唐代诗人李白的怀念和敬佩之情。辛弃疾将李白视为文学上的偶像和楷模,他惋惜地表示,尽管时光荏苒,但李白的诗篇依然充满活力和美感,就像明亮的月光照亮江水一样,李白的诗歌仍然在人们心中闪耀。辛弃疾借用李白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奔放、豪迈不羁的人生态度的向往,他希望能像李白一样,不受拘束地追逐梦想,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对李白的怀念之情开篇,通过描述李白诗篇的永恒之美,表达了辛弃疾对李白的景仰和敬意。诗中的明月、江水和青山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呈现出辛弃疾内心深处的情感。明月象征李白的诗歌光辉,入江水中则映照出李白的诗篇永存不朽。青山埋骨的描写则表达了李白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并在后世传颂不衰。

诗中的饭颗山头伴和汨罗江上狂,是辛弃疾对自己人生追求的表达。他不再寻求物质享受,而是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豪情壮志,他要像李白一样,在汨罗江上尽情畅游,放飞自我。最后,他表达了自己要骑着巨鲸回到故乡的决心,这里的巨鲸象征着辛弃疾的抱负和追求,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到故乡并再次畅游在沧浪之地。

整首诗以辛弃疾对李白的赞颂和自身追求自由的心境为主线,通过表达对李白的景仰和自己的向往,展示了辛弃疾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自由、豪情壮志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诗歌表达方式,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李白的深刻敬仰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自由奔放的诗人形象,以及对李白所代表的豪迈不羁的诗歌精神的向往。

《忆李白》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yì lǐ bái
忆李白

dāng nián gōng diàn fù zhāo yáng, qǐ xìn rén jiān guò yè láng.
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
míng yuè rù jiāng yī jiù hǎo, qīng shān mái gǔ zhì jīn xiāng.
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bù xún fàn kē shān tóu bàn, què chèn mì luó jiāng shàng kuáng.
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
dìng yào qí jīng guī hàn màn, gù lái zhuó zú xì cāng láng.
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不寻饭颗山头伴”平仄韵脚


拼音:bù xún fàn kē shān tóu bàn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仄韵) 上声十四旱  (仄韵) 去声十五翰  

网友评论



辛弃疾

辛弃疾头像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