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悲陵邑”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唐代   杜甫

壮士悲陵邑”出自唐代杜甫的《行次昭陵》, 诗句共5个字。

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
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
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
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诗句汉字解释

诗词:《行次昭陵》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
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
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
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中文译文:**
旧时的陋习使昏庸的君主占主导,英雄们质疑他们的权力。预言归于龙凤的质地,威势稳定了虎狼之地。天命属于尊贵的尧的法典,神功与禹的谋略一致。风云随着不息之步,日月接续于高大的大道。古代文物多能向人效法,朝廷半由老成儒者组成。直言不惧遭受侮辱,贤者的道路不会受到阻碍。往事中的灾难仍然在影响着,人民仍未完全缓过气来。他挥动着旌旗,使国土安宁,净化并安抚纷乱之地。壮士们为陵邑的悲哀感到伤痛,幽居者向鼎湖虔诚膜拜。玉衣的朝阳自升起,铁马的汗水常奔流。眺望松柏矗立的虚殿,站在尘沙弥漫的黄昏之路。寂寥的开国之日,满怀忧愁充斥在山隅。

**诗意和赏析:**
《行次昭陵》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杜甫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抒情的笔触,写出了对时局的忧虑、对国家的关切以及对贤能之士的赞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纷争的忧虑,对才德之士的钦佩,以及对国家重建的期望。

诗中,杜甫对统治者的旧俗进行了批判,认为昏庸的君主使得英雄无法施展才华,称之为“群雄问独夫”。然后,他谈到了天命归属于贤者,将天命的描述与尧、禹的治理智慧相联系,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的赞美。诗中还出现了风云、日月的意象,象征着时局的变幻不定,但贤者依然坚守道义,成为一种稳定的象征。

杜甫在诗中多次提到“直词宁戮辱”,强调贤者应当直言不讳,宁愿面对侮辱,也不违背心中的正义。他呼吁士人们不要退避,不要走崎岖的路,要坚守贤路,为国家社稷出一份力。

整首诗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希望,抒发了对旧乱的不满以及对新局势的期待。通过对贤者、英雄和平民的描写,诗中充满了对于时局和人物的感慨,展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情怀和对正义道路的执着追求。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íng cì zhāo líng
行次昭陵
jiù sú pí yōng zhǔ, qún xióng wèn dú fū.
旧俗疲庸主,群雄问独夫。
chèn guī lóng fèng zhì, wēi dìng hǔ láng dōu.
谶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
tiān shǔ zūn yáo diǎn, shén gōng xié yǔ mó.
天属尊尧典,神功协禹谟。
fēng yún suí jué zú, rì yuè jì gāo qú.
风云随绝足,日月继高衢。
wén wù duō shī gǔ, cháo tíng bàn lǎo rú.
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zhí cí níng lù rǔ, xián lù bù qí qū.
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wǎng zhě zāi yóu jiàng, cāng shēng chuǎn wèi sū.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zhǐ huī ān lǜ tǔ, dàng dí fǔ hóng lú.
指麾安率土,荡涤抚洪炉。
zhuàng shì bēi líng yì, yōu rén bài dǐng hú.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yù yī chén zì jǔ, tiě mǎ hàn cháng qū.
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
sōng bǎi zhān xū diàn, chén shā lì míng tú.
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
jì liáo kāi guó rì, liú hèn mǎn shān yú.
寂寥开国日,流恨满山隅。

“壮士悲陵邑”平仄韵脚


拼音:zhuàng shì bēi líng y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四缉  

网友评论


* “壮士悲陵邑”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壮士悲陵邑”出自杜甫的 《行次昭陵》,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杜甫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