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於揣摩不如省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宋代   陆游

工於揣摩不如省事”出自宋代陆游的《思归引》, 诗句共8个字。

善泅不如稳乘舟,善骑不如谨持辔。
妙於服食不如寡欲,工於揣摩不如省事
在天有命谁得逃,在我无求直差易。
散人家风脱纠缠,烟蓑雨笠全其天。
蒪丝老尽归不得,但坐长饥须俸钱。
此身不堪阿堵役,宁待秋风始投檄。
山林聊复取熊掌,仕宦真当弃鸡肋。
锦城小憩不淹迟,即是轻舠下峡时。
那用更为麟阁梦,从今正有鹿门期。

诗句汉字解释

《思归引》是宋代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思归引
善泅不如稳乘舟,
善骑不如谨持辔。
妙於服食不如寡欲,
工於揣摩不如省事。
在天有命谁得逃,
在我无求直差易。
散人家风脱纠缠,
烟蓑雨笠全其天。
蒪丝老尽归不得,
但坐长饥须俸钱。
此身不堪阿堵役,
宁待秋风始投檄。
山林聊复取熊掌,
仕宦真当弃鸡肋。
锦城小憩不淹迟,
即是轻舠下峡时。
那用更为麟阁梦,
从今正有鹿门期。

中文译文:
善于游泳不如稳定地乘船,
善于骑马不如谨慎地牵着缰绳。
精于享受美食不如减少欲望,
擅长琢磨不如简化事务。
在天命中,谁能逃避?
在我无求之时,直接改变差异。
散漫的人摆脱了纠缠,
烟雨中的蓑衣和笠帽遮住了整个天空。
蒪丝老尽,无法回归,
但坐着长时间的饥饿需要薪水。
这个身体无法忍受压迫,
宁愿等待秋风吹来,才投身于战争。
山林之间只是取得熊掌,
仕宦之路真正应该放弃。
在锦城小憩不要拖延,
当轻舟下峡时,就要行动。
不再追求麟阁的梦想,
从现在开始,有了鹿门的期待。

诗意和赏析:
《思归引》表达了陆游对人生境遇和追求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提出了一种理念,即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稳定和谨慎比技巧和追求更为重要。作者认为,过度追求享受和琢磨会使人陷入纷扰和困境,而简化生活和事务则能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宁静。

诗中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作者对官僚体制和社会束缚的厌倦,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他认为仕途并非人生的唯一追求,而是应该放弃的鸡肋。

最后几句诗中,陆游表达了对行动的呼唤和对未来的期待。他鼓励自己不要拖延,要在适当的时机采取行动。他放弃了对权势和地位的幻想,转而期待着自由和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陆游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由的向往。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ī guī yǐn
思归引
shàn qiú bù rú wěn chéng zhōu, shàn qí bù rú jǐn chí pèi.
善泅不如稳乘舟,善骑不如谨持辔。
miào yú fú shí bù rú guǎ yù, gōng yú chuǎi mó bù rú shěng shì.
妙於服食不如寡欲,工於揣摩不如省事。
zài tiān yǒu mìng shuí dé táo, zài wǒ wú qiú zhí chà yì.
在天有命谁得逃,在我无求直差易。
sǎn rén jiā fēng tuō jiū chán, yān suō yǔ lì quán qí tiān.
散人家风脱纠缠,烟蓑雨笠全其天。
pò sī lǎo jǐn guī bù dé, dàn zuò zhǎng jī xū fèng qián.
蒪丝老尽归不得,但坐长饥须俸钱。
cǐ shēn bù kān ē dǔ yì, níng dài qiū fēng shǐ tóu xí.
此身不堪阿堵役,宁待秋风始投檄。
shān lín liáo fù qǔ xióng zhǎng, shì huàn zhēn dāng qì jī lèi.
山林聊复取熊掌,仕宦真当弃鸡肋。
jǐn chéng xiǎo qì bù yān chí, jí shì qīng dāo xià xiá shí.
锦城小憩不淹迟,即是轻舠下峡时。
nà yòng gèng wéi lín gé mèng, cóng jīn zhèng yǒu lù mén qī.
那用更为麟阁梦,从今正有鹿门期。

“工於揣摩不如省事”平仄韵脚


拼音:gōng yú chuǎi mó bù rú shěng shì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网友评论



* “工於揣摩不如省事”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工於揣摩不如省事”出自陆游的 《思归引》,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陆游简介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