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开辟有”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唐代   杜甫

鱼龙开辟有”出自唐代杜甫的《天池》, 诗句共5个字。

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
百顷青云杪,层波白石中。
郁纡腾秀气,萧瑟浸寒空。
直对巫山出,兼疑夏禹功。
鱼龙开辟有,菱芡古今同。
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
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
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宫。
九秋惊雁序,万里狎渔翁。
更是无人处,诛茅任薄躬。

诗句汉字解释

天池马无法到达,迷雾中的鸟儿才能通行。
百顷广阔的青天云彩高悬,层层波纹在白色的石头间荡漾。
郁郁葱葱的气息散发着繁花美丽的朵朵,悲凉寒冷的空气渗透其中。
直面着巫山的出口,我不禁怀疑夏禹的功绩。
鱼龙在这里繁衍生息,芡菱在这里久远流传。
有听说奔雷的黑云,初次见到浴日的红日。
飘零的神女的泪雨,插曲式的楚王的疾风。
我想询问支机石的事情,就像在接受献宝宫的拜访一样庄严。
九秋惊起候鸟排列的序列,万里狎弄渔翁嬉戏。
这里更是无人居住的地方,驱策茅草忍受着贫寒的生活。

诗词中文译文:
天池马无法到达,迷雾中的鸟儿才能通行。
百顷广阔的天空高悬着青云,层层波纹在白色的石头中间荡漾。
郁郁葱葱的植物散发着优美的气息,阴冷的空气充斥其中。
直面着巫山的出口,我不禁怀疑夏禹的功绩。
鱼龙在这里繁衍生息,菱芡在这里流传着古今。
听说有黑云奔雷的消息,初次看到太阳的红光。
飘零的神女的泪雨,中断的楚王的风。
我想询问支机石的事情,就像在献宝宫前面一样肃穆。
九秋惊醒了候鸟的序列,万里疏远了渔翁的嬉戏。
这里更是无人居住的地方,茅草被剪的任薄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天池的所见所感。天池是指巫峡的上游,是一片湖泊。诗中通过描绘天池美丽壮观的景色,展示了作者那受到自然之美打动的感受和思考。

诗的开头,作者以“天池马无法到达”来形容天池的险峻和偏远,显示出天池的地理特点。接着,以“岚壁鸟才通”来描述天池山岚迷蒙的景象,与前句形成对比。

紧接着,诗中展示了天池秀美的自然景色,“百顷青云杪,层波白石中”,景色绚丽辽阔,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诗中也表达了天池的严酷与荒寂,“郁纡腾秀气,萧瑟浸寒空”,通过对气息和空气的描写,表达出一种萧条凄凉的感觉。

接下来,诗中以“直对巫山出”来形容天池的地理位置,与前句“天池马无法到达”呼应,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地方的怀疑和不解。后面通过“兼疑夏禹功”,进一步引发了对夏禹功绩的质疑,表达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权力和成就的怀疑。

最后一段,诗中描述了天池独特的生态和历史意义,“鱼龙开辟有,菱芡古今同”,以鱼龙和菱芡两个形象来表达天池的特殊之处,以及历史的延续性。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和描写手法,展示了作者对天池景色的深入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类存在的疑问。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iān chí
天池
tiān chí mǎ bú dào, lán bì niǎo cái tōng.
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
bǎi qǐng qīng yún miǎo, céng bō bái shí zhōng.
百顷青云杪,层波白石中。
yù yū téng xiù qì, xiāo sè jìn hán kōng.
郁纡腾秀气,萧瑟浸寒空。
zhí duì wū shān chū, jiān yí xià yǔ gōng.
直对巫山出,兼疑夏禹功。
yú lóng kāi pì yǒu, líng qiàn gǔ jīn tóng.
鱼龙开辟有,菱芡古今同。
wén dào bēn léi hēi, chū kàn yù rì hóng.
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
piāo líng shén nǚ yǔ, duàn xù chǔ wáng fēng.
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
yù wèn zhī jī shí, rú lín xiàn bǎo gōng.
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宫。
jiǔ qiū jīng yàn xù, wàn lǐ xiá yú wēng.
九秋惊雁序,万里狎渔翁。
gèng shì wú rén chù, zhū máo rèn báo gōng.
更是无人处,诛茅任薄躬。

“鱼龙开辟有”平仄韵脚


拼音:yú lóng kāi pì yǒu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网友评论


* “鱼龙开辟有”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鱼龙开辟有”出自杜甫的 《天池》,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杜甫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