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开笼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未有开笼日”出自唐代杜甫的《鹦鹉(一作翦羽)》,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yǒu kāi lóng r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全诗阅读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
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
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诗词类型:

《鹦鹉(一作翦羽)》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鹦鹉(一作翦羽)》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只被人们养在笼子里的鹦鹉,它鲜艳的羽毛掩盖不了它内心的忧愁和思念。它的衣襟已经被剪得短了一截,但是它的嘴巴却无尽地聪明,懂得很多事情。它一直被关在笼子里,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它的笼子被放在一棵枯萎的枝条上。虽然人们对它赞叹不已,但是它的羽毛的奇特却毫无用处。

中文译文:
鹦鹉含愁思,
鲜艳而光鲜。
它的嘴巴十分聪明,
记得离别的感伤。
它的翠绿羽毛已经被剪得太短,
但它的红嘴却知道许多事。
它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
仅剩下伤感的宿命。
人们都喜欢它,
但是羽毛的美丽只是形式罢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被关在笼子里的鹦鹉的忧愁和思念。鹦鹉原本是一种具有矫健、激昂的天性的鸟类,但它被关进了小小的笼子里,失去了自由,它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思念无法得到释放。鹦鹉的羽毛鲜艳而光鲜,象征着它散发出的美丽,然而,这种美丽却无法改变它的现状。它虽然被人们喜爱,但这份喜爱不能填补它内心中的空虚。整首诗以鹦鹉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于被束缚、缺少自由的人类命运的关切。

这首诗在描写上偏向于细腻、朦胧、平静,展现了唐代诗人杜甫细腻的表达能力。通过描写一只被囚禁的鹦鹉,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对于自由和解放的渴望。同时,诗中也间接地反映了人们对于物质表象的追求和对于内心深处需求的忽视。整首诗通过对鹦鹉的描写,折射出作者对于人类处境的思考。

《鹦鹉(一作翦羽)》杜甫 拼音读音参考


yīng wǔ yī zuò jiǎn yǔ
鹦鹉(一作翦羽)

yīng wǔ hán chóu sī, cōng míng yì bié lí.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
cuì jīn hún duǎn jǐn, hóng zī màn duō zhī.
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wèi yǒu kāi lóng rì, kōng cán jiù sù zhī.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
shì rén lián fù sǔn, hé yòng yǔ máo qí.
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未有开笼日”平仄韵脚


拼音:wèi yǒu kāi lóng rì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网友评论


杜甫

杜甫头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