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游宣溪何日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君游宣溪何日来”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和彭仲庄亡言》,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ūn yóu xuān xī hé rì lá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全诗阅读

身来年少今老翁,随身不去只有穷。
请君与我共看镜,岂复平生冰雪容?
秋霖暗天瘦日色,满掇黄花当朝食。
何人哀饭问子乘,穷里逢君自为客。
空山冻吟只自奇,故人之外谁相知。
今年相从岂不好,安得到老长追随?
喜君诗思未渠薄,秋後花鹰兔边落。
惭我短才涩欲无,霜余水涧流还涸。
君游宣溪何日来?愁城封闭待君开。
定知此走脱寒谷,领取阳春一并回。


诗词类型:

《和彭仲庄亡言》杨万里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彭仲庄亡言》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来年少今老翁,
随身不去只有穷。
请君与我共看镜,
岂复平生冰雪容?

秋霖暗天瘦日色,
满掇黄花当朝食。
何人哀饭问子乘,
穷里逢君自为客。

空山冻吟只自奇,
故人之外谁相知。
今年相从岂不好,
安得到老长追随?

喜君诗思未渠薄,
秋后花鹰兔边落。
惭我短才涩欲无,
霜余水涧流还涸。

君游宣溪何日来?
愁城封闭待君开。
定知此走脱寒谷,
领取阳春一并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彭仲庄的思念之情。诗人自述年少时与彭仲庄相识,如今已是年老之人,只有贫穷陪伴左右。他邀请彭仲庄与自己共同照镜,不禁感叹自己容颜已不再年轻。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褪去。秋雨淅淅沥沥,天色暗淡,日影瘦弱。黄花满地,成为朝食,暗示着贫困的生活状况。诗人问道,有谁会为贫困而哀叹,问及子女是否乘车问候,只有在贫困之中,才能遇见彭仲庄,自成为客人。

诗人孤独地在空山中吟唱,只有自己感到奇特,除了故友彭仲庄,谁能理解他的心境呢?他希望与彭仲庄一同度过今年,直到老去,长久相随。他称赞彭仲庄的诗才不输给自己,期待秋后花谢时,彭仲庄能够来到他的身边。

诗人自愧才短,感到自己的才华不足,无法与彭仲庄相比。他惭愧地说,像霜后的水涧一样,他的才华也已干涸。他期待彭仲庄能够到宣溪游玩,但愁城封闭,等待着彭仲庄的到来。

最后,诗人表示相信自己能够摆脱贫困的寒谷,迎接阳春的到来,并与彭仲庄一同分享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生活境遇,以及对友谊和美好未来的期待。通过对岁月流转和贫困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彭仲庄亡言》杨万里 拼音读音参考


hé péng zhòng zhuāng wáng yán
和彭仲庄亡言

shēn lái nián shào jīn lǎo wēng, suí shēn bù qù zhǐ yǒu qióng.
身来年少今老翁,随身不去只有穷。
qǐng jūn yǔ wǒ gòng kàn jìng, qǐ fù píng shēng bīng xuě róng?
请君与我共看镜,岂复平生冰雪容?
qiū lín àn tiān shòu rì sè, mǎn duō huáng huā dāng cháo shí.
秋霖暗天瘦日色,满掇黄花当朝食。
hé rén āi fàn wèn zi chéng, qióng lǐ féng jūn zì wèi kè.
何人哀饭问子乘,穷里逢君自为客。
kōng shān dòng yín zhǐ zì qí, gù rén zhī wài shuí xiāng zhī.
空山冻吟只自奇,故人之外谁相知。
jīn nián xiāng cóng qǐ bù hǎo, ān dé dào lǎo zhǎng zhuī suí?
今年相从岂不好,安得到老长追随?
xǐ jūn shī sī wèi qú báo, qiū hòu huā yīng tù biān luò.
喜君诗思未渠薄,秋後花鹰兔边落。
cán wǒ duǎn cái sè yù wú, shuāng yú shuǐ jiàn liú hái hé.
惭我短才涩欲无,霜余水涧流还涸。
jūn yóu xuān xī hé rì lái? chóu chéng fēng bì dài jūn kāi.
君游宣溪何日来?愁城封闭待君开。
dìng zhī cǐ zǒu tuō hán gǔ, lǐng qǔ yáng chūn yī bìng huí.
定知此走脱寒谷,领取阳春一并回。

“君游宣溪何日来”平仄韵脚


拼音:jūn yóu xuān xī hé rì lái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网友评论



杨万里

杨万里头像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