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一钓舟”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唐代   杜甫

平生一钓舟”出自唐代杜甫的《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诗句共5个字。

碧草逢春意,沅湘万里秋。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磨灭馀篇翰,平生一钓舟
高唐寒浪减,仿佛识昭丘。
新作湖边宅,远闻宾客过。
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
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
舍舟应转地,邻接意如何。
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
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
羹煮秋莼滑,杯迎露菊新。
赋诗分气象,佳句莫频频。

诗句汉字解释

诗词的中文译文:《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碧草逢春意,沅湘万里秋。
翠色的草木逢春意,沅湘江的万里秋天。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湖水如镜,山峦如削,马嘶月下,庾公楼的月亮如水净澈。

磨灭馀篇翰,平生一钓舟。
把过往的文章抹去,只剩下一叶孤舟。

高唐寒浪减,仿佛识昭丘。
高唐的寒浪逐渐退去,仿佛辨认出了昭丘。

新作湖边宅,远闻宾客过。
在湖边建了新的宅子,远远听到了客人的来往。

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
自己必须开辟一条通往竹林的小径,谁能告诉我避开云萝?

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
官位排名潘岳生不高,才名却多贾岳傅。

舍舟应转地,邻接意如何。
舍弃了船只,是否要转换地方,邻居们的意见如何?

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
暂时阻塞在蓬莱阁,最终还是要回到江海生活。

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
金银财物应该使用在物质上,奢侈的玉器不应该属于我。

羹煮秋莼滑,杯迎露菊新。
煮着清淡可口的秋莼羹,杯中迎接着露水洗净的菊花。

赋诗分气象,佳句莫频频。
写诗应该从气象中获取灵感,好的句子不要太频繁出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述了作者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碧草、沅湘万里秋、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感受。

作者通过在湖边建宅、写作、钓鱼等日常琐事,表达了渴望自由自在、追求简单快乐的态度。他不愿被功名利禄所困扰,对于虚浮的世俗名利保持着一种淡泊的态度。

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他认为写诗不应该频繁使用好的句子,而应该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写出真实的气象。

整篇诗词以豪放的笔调、纯净的语言展现了杜甫的心境。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词传递出了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的向往和追求。诗词的表现手法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iū rì jì tí zhèng jiān hú shàng tíng sān shǒu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bì cǎo féng chūn yì, yuán xiāng wàn lǐ qiū.
碧草逢春意,沅湘万里秋。
chí yào shān jiǎn mǎ, yuè jìng yǔ gōng lóu.
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mó miè yú piān hàn, píng shēng yī diào zhōu.
磨灭馀篇翰,平生一钓舟。
gāo táng hán làng jiǎn, fǎng fú shí zhāo qiū.
高唐寒浪减,仿佛识昭丘。
xīn zuò hú biān zhái, yuǎn wén bīn kè guò.
新作湖边宅,远闻宾客过。
zì xū kāi zhú jìng, shuí dào bì yún luó.
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
guān xù pān shēng zhuō, cái míng jiǎ fù duō.
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
shě zhōu yīng zhuǎn dì, lín jiē yì rú hé.
舍舟应转地,邻接意如何。
zàn zǔ péng lái gé, zhōng wèi jiāng hǎi rén.
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
huī jīn yìng wù lǐ, tuō yù qǐ wú shēn.
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
gēng zhǔ qiū chún huá, bēi yíng lù jú xīn.
羹煮秋莼滑,杯迎露菊新。
fù shī fēn qì xiàng, jiā jù mò pín pín.
赋诗分气象,佳句莫频频。

“平生一钓舟”平仄韵脚


拼音:píng shēng yī diào zhōu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网友评论


* “平生一钓舟”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平生一钓舟”出自杜甫的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杜甫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