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芃中原麦”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芃芃中原麦”出自宋代张耒的《飞云》,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éng péng zhōng yuán mà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全诗阅读

时雨久不施,飞云作朝阴。
芃芃中原麦,赖此三日霖。
朝阳忽清霁,披露南山岑。
虽无济物迹,膏泽在民心。


诗词类型:

《飞云》张耒 翻译、赏析和诗意


《飞云》是一首宋代张耒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时雨久不施,
长时间的雨水不曾降落,
飞云作朝阴。
飘动的云朵在早晨形成了阴云。

芃芃中原麦,
郁郁葱茏的中原麦田,
赖此三日霖。
多亏了连续三天的降雨。

朝阳忽清霁,
旭日突然露出清澈的光辉,
披露南山岑。
照耀着南山的峰峦。

虽无济物迹,
虽然没有直接带来实质的成果,
膏泽在民心。
但它的滋润之恩深入人心。

诗意和赏析:
《飞云》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的变化过程,抒发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诗词开篇时,作者提到长时间没有下雨,形容雨水稀缺的情况。接着,他描绘了早晨的云朵,形成了阴云,预示着雨水即将降临。

然后,诗词转入描绘麦田的景象,用形容词“芃芃”来形容中原的麦田茂盛的样子。这里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暗示着降雨对农田的重要性。作者提到这连续三天的降雨,使得麦田得到了充分的滋润,带来了收成的希望。

随后,诗词描述了朝阳突然间照耀下来,清澈的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南山的峰峦。这一景象象征着阴霾过后的清朗和希望的到来。

最后两句表达了降雨虽然没有直接带来实质的成果,但它的滋润之恩深入人心,给人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这种滋润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自然的恩赐以及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它展示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飞云》张耒 拼音读音参考


fēi yún
飞云

shí yǔ jiǔ bù shī, fēi yún zuò cháo yīn.
时雨久不施,飞云作朝阴。
péng péng zhōng yuán mài, lài cǐ sān rì lín.
芃芃中原麦,赖此三日霖。
zhāo yáng hū qīng jì, pī lù nán shān cén.
朝阳忽清霁,披露南山岑。
suī wú jì wù jī, gào zé zài mín xīn.
虽无济物迹,膏泽在民心。

“芃芃中原麦”平仄韵脚


拼音:péng péng zhōng yuán mài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网友评论



张耒

张耒头像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

张耒头像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