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斤上国何曾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论斤上国何曾饱”出自宋代张耒的《食荠糁》,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ùn jīn shàng guó hé zēng bǎo,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全诗阅读

论斤上国何曾饱,旅食江城日至前。
常慕藜羹最清好,故应不糁愧吾原。


诗词类型:

《食荠糁》张耒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食荠糁》
朝代:宋代
作者:张耒

论斤上国何曾饱,
旅食江城日至前。
常慕藜羹最清好,
故应不糁愧吾原。

中文译文:
论荠菜质地丰满的国家,何曾有过饱食之感,
在旅途中用餐于江城,日复一日,直到往前。
我常常向往那清香可口的藜羹,
因此应当不让自己的食物粗糙,不辜负我本来的品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由宋代张耒所作,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品尝食物的心情。诗中首先提到了一种荠菜糁(即荠菜制成的糊状食物),它来自一些质地丰满的国家,但作者暗示这个国家并没有完全满足人们的食欲,因为他说“何曾饱”。然后,作者提到自己在旅途中到达江城,日复一日地用餐,这暗示了他的辛勤旅途和食物的单调。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对藜羹的向往,称其为“最清好”,藜羹是一种用藜草制成的粥状食物,口感清香可口。最后,作者以对自己的要求,表示不应该让自己的食物粗糙,不辜负自己本来的品味。

整首诗以食物为主题,通过对荠菜糁和藜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食的渴望和对精致食物的追求。诗中旅途中的用餐经历和对藜羹的向往,可以视为一种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精神愉悦的表达。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对食物的珍视和对粗糙食物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品味的要求。整首诗以细腻、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食物的美味和作者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雅致追求。

《食荠糁》张耒 拼音读音参考


shí jì sǎn
食荠糁

lùn jīn shàng guó hé zēng bǎo, lǚ shí jiāng chéng rì zhì qián.
论斤上国何曾饱,旅食江城日至前。
cháng mù lí gēng zuì qīng hǎo, gù yīng bù sǎn kuì wú yuán.
常慕藜羹最清好,故应不糁愧吾原。

“论斤上国何曾饱”平仄韵脚


拼音:lùn jīn shàng guó hé zēng bǎo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八巧  

网友评论



张耒

张耒头像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论斤上国何曾饱”的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