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携家来托宿”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往往携家来托宿”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又戏题下岩》,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g wǎng xié jiā lái tuō s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全诗阅读

往往携家来托宿,裙襦参错佛衣巾。
未嫌满院油头臭,蹋破苔钱最恼人。


诗词类型:

《又戏题下岩》黄庭坚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又戏题下岩》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一个人带着家人来到一处山岩下过夜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往往携家来托宿,
裙襦参错佛衣巾。
未嫌满院油头臭,
蹋破苔钱最恼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家庭在山岩下过夜的景象。诗中的主人公带着家人来到这个地方,他们的衣着参差不齐,有的穿着裙子,有的穿着佛衣或者巾帕。尽管院子里充满了油腻的气味,但他们并不介意。然而,最困扰他们的是踩破了地上的苔钱(指地上的青苔),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恼火。

赏析:
这首诗词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活中的小插曲。诗人以朴实的语言和夸张的形象,将家庭在山岩下托宿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的主人公并不在乎自己和家人的衣着不协调,他们以一种无拘无束的态度面对周围的环境。然而,他们却被踩破的苔钱所困扰,这似乎暗示了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微小的烦恼和不如意。整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人生琐碎之事的淡然看待。

黄庭坚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自然真实、朴实无华的风格著称。这首诗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入理解。通过描绘家庭在山岩下的情景,诗人抓住了普通人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以诙谐的方式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整首诗情趣盎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戏题下岩》黄庭坚 拼音读音参考


yòu xì tí xià yán
又戏题下岩

wǎng wǎng xié jiā lái tuō sù, qún rú cēn cuò fú yī jīn.
往往携家来托宿,裙襦参错佛衣巾。
wèi xián mǎn yuàn yóu tóu chòu, tà pò tái qián zuì nǎo rén.
未嫌满院油头臭,蹋破苔钱最恼人。

“往往携家来托宿”平仄韵脚


拼音:wǎng wǎng xié jiā lái tuō sù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六宥  (仄韵) 入声一屋  

网友评论



黄庭坚

黄庭坚头像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