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应黄锺寒气苦”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宋代   欧阳修

律应黄锺寒气苦”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 诗句共7个字。

律应黄锺寒气苦
冰生玉水云如絮。
千里乡关空倚慕。
无尺素。
双鱼不食南鸿渡。
把酒遣愁愁已去。
风吹酒力愁还聚。
却忆兽炉追旧处。
头懒举。
炉灰剔尽痕无数。

诗句汉字解释

《渔家傲·律应黄锺寒气苦》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律应黄锺寒气苦,
The cold air of the yellow bell chills bitterly,
冰生玉水云如絮。
Ice forms on the jade-like water, clouds are like cotton.
千里乡关空倚慕,
A thousand miles away, the hometown's gates are empty and yearned for,
无尺素。
Without any plain white silk.
双鱼不食南鸿渡,
The pair of fish do not eat as the southern wild geese cross,
把酒遣愁愁已去。
Drinking wine to dispel sorrow, the sorrow has already gone.
风吹酒力愁还聚,
The wind blows, the power of wine gathers sorrow once again,
却忆兽炉追旧处。
Yet I remember the beast-shaped stove, chasing after the old place.
头懒举。
My head is lazy to lift.
炉灰剔尽痕无数。
The stove ashes are completely cleared, countless marks remain.

这首诗词描绘了渔家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的生活情景。诗人以寥寥数语,表达了渔家人在严寒的气候中艰辛的生活状态。黄锺是古代乐器的一种,律应指的是音律的应和,这里用来形容冬天的寒冷。诗中的冰生玉水和云如絮,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寒冷的气候给人带来的苦楚也随之而来。

诗中提到的千里乡关空倚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无尺素指的是没有一丝一毫的白色丝绸,暗示了贫困的生活状况。双鱼不食南鸿渡,意味着渔家人在严冬时节无法捕捞到鱼,而南方的候鸟却能迁徙到温暖的地方。

诗人通过把酒遣愁来排遣忧愁,表达了对困境的坚韧和乐观。然而,风吹酒力愁还聚,说明酒并不能完全消除忧愁,而是暂时地驱散了。诗人回忆起兽炉追旧处,这里指的是渔家人用来取暖的兽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炉灰剔尽痕无数,形象地描绘了渔家人生活的艰辛和贫困。炉灰剔尽,意味着火炉中的灰烬已经燃尽,而无数的痕迹则暗示了渔家人长期以来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的痕迹。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渔家人在严寒冬天中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困境的坚韧乐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整首诗词以冷峻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欧阳修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ú jiā ào
渔家傲
lǜ yīng huáng zhōng hán qì kǔ.
律应黄锺寒气苦。
bīng shēng yù shuǐ yún rú xù.
冰生玉水云如絮。
qiān lǐ xiāng guān kōng yǐ mù.
千里乡关空倚慕。
wú chǐ sù.
无尺素。
shuāng yú bù shí nán hóng dù.
双鱼不食南鸿渡。
bǎ jiǔ qiǎn chóu chóu yǐ qù.
把酒遣愁愁已去。
fēng chuī jiǔ lì chóu hái jù.
风吹酒力愁还聚。
què yì shòu lú zhuī jiù chù.
却忆兽炉追旧处。
tóu lǎn jǔ.
头懒举。
lú huī tī jǐn hén wú shù.
炉灰剔尽痕无数。

“律应黄锺寒气苦”平仄韵脚


拼音:lǜ yīng huáng zhōng hán qì kǔ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网友评论



* “律应黄锺寒气苦”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律应黄锺寒气苦”出自欧阳修的 《渔家傲·律应黄锺寒气苦》,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