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之管”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孤竹之管”出自南北朝庾信的《周祀圜丘歌 昭夏》,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gū zhú zhī guǎ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全诗阅读

重阳禋祀。
大报天。
丙午封坛。
肃且圜。
孤竹之管
云和弦。
神光未下。
风肃然。
王城七里。
通天台。
紫微斜照。
影徘徊。
连珠合璧。
重光来。
天策蹔转。
钩陈开。


诗词类型:

《周祀圜丘歌 昭夏》庾信 翻译、赏析和诗意


《周祀圜丘歌 昭夏》是南北朝时期庾信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重阳禋祀的盛况。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报天。
丙午封坛。
肃且圜。
孤竹之管。
云和弦。
神光未下。
风肃然。
王城七里。
通天台。
紫微斜照。
影徘徊。
连珠合璧。
重光来。
天策蹔转。
钩陈开。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重阳禋祀的盛况。重阳禋祀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祭祀仪式,主要祭祀天地神明,以祈求国家的繁荣和平安。诗中描绘了禋祀仪式的场景,表达了对神明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赏析:
诗词以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描绘了禋祀仪式的盛况。首句"大报天"表达了庄重庆祝的氛围,"丙午封坛"指的是禋祀所用的坛台,"肃且圜"形容了整个仪式庄重而庄严。"孤竹之管"和"云和弦"描绘了音乐的奏鸣声,为仪式增添了肃穆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仪式的氛围和场景。"神光未下"指的是神明的光辉尚未降临,"风肃然"描述了风的沉静安宁。"王城七里"指的是禋祀举行的地点,"通天台"是禋祀所在的高台,"紫微斜照"指的是紫微星斜射的光芒,"影徘徊"形容了仪式中众人的身影在光芒中晃动。

最后几句"连珠合璧,重光来"表达了仪式的高潮,意味着神明的光辉降临。"天策蹔转,钩陈开"则描绘了天策星的转动和神明的降临,象征着神明的祝福和国家的繁荣。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将禋祀仪式的盛况生动地展现出来,表达了对神明的崇敬和对国家繁荣的祈愿。同时,诗词也通过音韵的把控和节奏的运用,使整首诗词具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给人以静谧而庄重之感。

《周祀圜丘歌 昭夏》庾信 拼音读音参考


zhōu sì yuán qiū gē zhāo xià
周祀圜丘歌 昭夏

chóng yáng yīn sì.
重阳禋祀。
dà bào tiān.
大报天。
bǐng wǔ fēng tán.
丙午封坛。
sù qiě huán.
肃且圜。
gū zhú zhī guǎn.
孤竹之管。
yún hé xián.
云和弦。
shén guāng wèi xià.
神光未下。
fēng sù rán.
风肃然。
wáng chéng qī lǐ.
王城七里。
tōng tiān tāi.
通天台。
zǐ wēi xié zhào.
紫微斜照。
yǐng pái huái.
影徘徊。
lián zhū hé bì.
连珠合璧。
chóng guāng lái.
重光来。
tiān cè zàn zhuǎn.
天策蹔转。
gōu chén kāi.
钩陈开。

“孤竹之管”平仄韵脚


拼音:gū zhú zhī guǎn

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四旱  

网友评论



庾信

庾信头像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