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山水兴弥深”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老来山水兴弥深”出自宋代晁补之的《复和定国惠竹皮枕谑句》,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ǎo lái shān shuǐ xìng mí shē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全诗阅读

老来山水兴弥深,不在长安侠少林。
它日只为林下计,不将锦被作呻吟。


诗词类型:

《复和定国惠竹皮枕谑句》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复和定国惠竹皮枕谑句》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来山水兴弥深,
不在长安侠少林。
它日只为林下计,
不将锦被作呻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追求,并对尘世纷扰的名利和权势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人表示,在年老之际,对山水的兴趣和欣赏愈发深入,比起身处长安城中的豪杰和少林寺的武僧们,他更加向往山林之间的宁静和自然。他宁愿将自己的时光花在山林中,而不是披着锦缎的被子下发出悲叹和叹息。

赏析:
这首诗词以老年时期的诗人晁补之为主体,表达了他对山水的喜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诗人在年老之际,对山水的兴趣和热爱越发深入,他认为这种兴趣比起身处在长安城中的侠客和少林寺的武僧们更加真挚和深沉。他选择在林下度过时光,拒绝了都市的繁华和功利。他不愿将自己的生活局限在华丽的锦被之下,也不愿发出悲叹和叹息。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冷漠态度。在晁补之的诗中,山水被赋予了一种宁静、恬淡和超然的特质,而长安城和少林寺则代表了都市的喧嚣和功利。诗人选择了与山水为伴,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晁补之老年时期的心境和态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它通过对比和对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华世界的冷漠和拒绝。

《复和定国惠竹皮枕谑句》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fù hé dìng guó huì zhú pí zhěn xuè jù
复和定国惠竹皮枕谑句

lǎo lái shān shuǐ xìng mí shēn, bù zài cháng ān xiá shǎo lín.
老来山水兴弥深,不在长安侠少林。
tā rì zhǐ wèi lín xià jì, bù jiāng jǐn bèi zuò shēn yín.
它日只为林下计,不将锦被作呻吟。

“老来山水兴弥深”平仄韵脚


拼音:lǎo lái shān shuǐ xìng mí shē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网友评论



晁补之

晁补之头像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