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泪冻成冰”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零泪冻成冰”出自宋代苏辙的《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g lèi dòng chéng bī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全诗阅读

稽古尧无作,勤邦禹有功。
政新天地力,事改汉唐风。
礼乐寰中盛,梯航海外通。
华封徒有诵,龙御忽乘空。
承平终不处,副托重艰难。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取士忘疏贱,量书废寝兴。
刍言本何益,玉殿最先登。
日角依俙想,尧言涕泗称。
龙髯远莫及,零泪冻成冰


诗词类型: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在宋代所作的《神宗皇帝挽词三首》。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稽古尧无作,勤邦禹有功。
政新天地力,事改汉唐风。
礼乐寰中盛,梯航海外通。
华封徒有诵,龙御忽乘空。

承平终不处,副托重艰难。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取士忘疏贱,量书废寝兴。
刍言本何益,玉殿最先登。
日角依俙想,尧言涕泗称。
龙髯远莫及,零泪冻成冰。

译文:
挽词三首

追溯到尧时代,当时并没有文学作品,但勤奋的禹有伟大的功绩。
今天的政治改革注入了新的力量,事物的变迁改变了汉唐时期的风气。
礼乐在世界范围内盛行,梯航使得海外交通畅通。
华夏的荣耀只是虚有其表,如今龙的统治突然间消失于天空。

长期的和平并不会长久存在,作为君主承担着艰难的责任。
继承神圣的血脉,人们依赖着圣母的平安庇护。
封印剑佩的桥山,可以看到古代的衣冠。
万国纷争的悲哀蔓延,嵩阳的松柏寒冷。

挑选士人时要忘记他们的贫贱,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他们的书写和夜间的学习。
琐碎的言辞有何用,最先登上玉殿的人最为重要。
每天黄昏的号角让人想起尧时的言辞,尧的话语让人痛哭流涕。
龙的胡须远远不能及,流下的泪水冻成了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为宋神宗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神宗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古代君主尧和禹的比较,以及对汉唐时期风气的变迁的描绘,反映了宋朝政治改革的力量和礼乐文化的繁盛。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思索,揭示了统治者的艰难和人民的苦难。最后,诗中通过对士人的选拔标准、言辞的价值和对尧时代的回忆,表达了对理想时代的向往和对现实局限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和当代的对比,以及对政治、文化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辙深邃的思想和对时代变迁的敏锐观察。同时,通过对君主、士人和人民的描述,诗中也反映了对领导者责任和人民疾苦的关注。这首诗以优美的辞章和独特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深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shén zōng huáng dì wǎn cí sān shǒu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jī gǔ yáo wú zuò, qín bāng yǔ yǒu gōng.
稽古尧无作,勤邦禹有功。
zhèng xīn tiān dì lì, shì gǎi hàn táng fēng.
政新天地力,事改汉唐风。
lǐ yuè huán zhōng shèng, tī háng hǎi wài tōng.
礼乐寰中盛,梯航海外通。
huá fēng tú yǒu sòng, lóng yù hū chéng kōng.
华封徒有诵,龙御忽乘空。
chéng píng zhōng bù chǔ, fù tuō zhòng jiān nán.
承平终不处,副托重艰难。
tǒng jiē shén sūn zhèng, rén yī shèng mǔ ān.
统接神孙正,人依圣母安。
qiáo shān fēng jiàn pèi, yuán miào jiàn yì guān.
桥山封剑佩,原庙见衣冠。
wàn guó chán āi chù, sōng yáng guì bǎi hán.
万国缠哀处,嵩阳桧柏寒。
qǔ shì wàng shū jiàn, liàng shū fèi qǐn xìng.
取士忘疏贱,量书废寝兴。
chú yán běn hé yì, yù diàn zuì xiān dēng.
刍言本何益,玉殿最先登。
rì jiǎo yī xī xiǎng, yáo yán tì sì chēng.
日角依俙想,尧言涕泗称。
lóng rán yuǎn mò jí, líng lèi dòng chéng bīng.
龙髯远莫及,零泪冻成冰。

“零泪冻成冰”平仄韵脚


拼音:líng lèi dòng chéng bīng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蒸  

网友评论



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