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汉东西甲乙州”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梓汉东西甲乙州”出自宋代苏辙的《送周思道朝议归守汉州三绝》,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ǐ hàn dōng xī jiǎ yǐ zhō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全诗阅读

早缘民事失茶官,解印重来十二年。
美恶一周还自复,始知东里解言天。
梓汉东西甲乙州,同时父子两诸侯。
〈正孺时出守梓州。
〉它年我作西归计,兄弟还能得此不。
酒压郫筒忆旧酤,花传丘老出新图。
〈汉州官酒,蜀中推第一。
赵昌画花,摸效丘文播,亦西川所无也。
〉此行真胜成都尹,直为房公百顷湖。


诗词类型:

《送周思道朝议归守汉州三绝》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周思道朝议归守汉州三绝》是宋代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早年缘民事失去茶官,解下官印后再度回来已过了十二年。
美好和丑恶都经历了一周的轮回,才明白了东方的道理和天命。
梓汉(指梓潼和汉州)东西两个地方都是甲乙等级的州县,同时父亲和儿子都做了诸侯。
(正孺时)将来我要计划向西方回归,兄弟们还能得到这样的机遇吗?
酒压在郫县的酒桶上回忆旧日的酒宴,花香传递丘老的新图画。
(汉州的官酒被誉为蜀中第一,赵昌画花效仿丘文播,这在西川地区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次出行真的比成都的尹(官)还要成功,直接可以和房公(指房玄龄)相提并论的百顷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辙送别周思道归守汉州的作品。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周思道的敬佩和祝愿。首先,诗人提到自己早年因为民事而失去茶官的职位,但经过十二年的努力,重新回到官场。这使他对美和丑、善和恶的认识更加深刻,懂得了东方智慧和天命的含义。

接下来,诗人以梓汉两地的官职分级为例,表达了对家族的期望。他希望将来能够计划回到西方,但他也思考着兄弟们是否能够获得同样的机遇和成就。

诗中还有对故乡的怀念,通过酒和花的形象来表达。酒压在郫县的酒桶上,引发了诗人对过去欢乐宴会的回忆。而花香传递了丘老(指赵昌)的新画作,赞美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景象都是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最后,诗人将周思道的归守汉州与成都的尹(官)和房公(房玄龄)相提并论,赞美了他的成就和功绩,认为这次回归将比成都的官员更加成功。

整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周思道的敬佩和祝福,同时也融入了对家族、故乡和艺术的思考和怀念。通过对过去和未来的对比,诗人展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以及对命运和成功的思考。

《送周思道朝议归守汉州三绝》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zhōu sī dào cháo yì guī shǒu hàn zhōu sān jué
送周思道朝议归守汉州三绝

zǎo yuán mín shì shī chá guān, jiě yìn chóng lái shí èr nián.
早缘民事失茶官,解印重来十二年。
měi è yī zhōu hái zì fù, shǐ zhī dōng lǐ jiě yán tiān.
美恶一周还自复,始知东里解言天。
zǐ hàn dōng xī jiǎ yǐ zhōu, tóng shí fù zǐ liǎng zhū hóu.
梓汉东西甲乙州,同时父子两诸侯。
zhèng rú shí chū shǒu zǐ zhōu.
〈正孺时出守梓州。
tā nián wǒ zuò xī guī jì, xiōng dì hái néng dé cǐ bù.
〉它年我作西归计,兄弟还能得此不。
jiǔ yā pí tǒng yì jiù gū, huā chuán qiū lǎo chū xīn tú.
酒压郫筒忆旧酤,花传丘老出新图。
hàn zhōu guān jiǔ, shǔ zhōng tuī dì yī.
〈汉州官酒,蜀中推第一。
zhào chāng huà huā, mō xiào qiū wén bō, yì xī chuān suǒ wú yě.
赵昌画花,摸效丘文播,亦西川所无也。
cǐ xíng zhēn shèng chéng dū yǐn, zhí wèi fáng gōng bǎi qǐng hú.
〉此行真胜成都尹,直为房公百顷湖。

“梓汉东西甲乙州”平仄韵脚


拼音:zǐ hàn dōng xī jiǎ yǐ zhōu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网友评论



苏辙

苏辙头像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